承上篇
可以拿到更符合需求的答案
但有時候即使角色設定正確
AI 還是可能給出一堆「看似有用但很散」的回答
也就是大家之所以覺得 AI 不準確的原因
因為 AI 本質上是一個「語言模型」
它的任務是預測下一個最合理的字
而不是理解上下文
所以當問題太大、太模糊時
AI 會用「灑網」的方式
給各種可能答案...
「幫我介紹 AI」
結果就是從歷史講到應用
從技術扯到未來發展
一口氣 3000 字
看似豐富
實際上卻根本用不上
也就是大家說的
這AI寫的吧?(貶義)
要避免天馬行空
就要在 Prompt 裡加上範圍限制
常見的限制方式有:
長度:限定字數(例如:「請用 300 字」)
角度:指定觀點(例如:「請從學生的角度解釋」)
格式:要點列式?表格?還是文章?
範疇:只談歷史、不談未來
只談優缺點、不談背景
就像寫程式要設定參數
AI 需要「邊界」才能輸出可用的內容
問題:介紹「防曬棒」
「防曬棒是什麼?」
回答會從發明歷史、品牌、市場規模,一路講到皮膚科研究...
「請用 300 字,列出防曬棒的三個優點與三個缺點,並舉生活例子」
這樣輸出就會更聚焦
才會是想要的有效文章
兩個技巧搭配起來
就能拿到更「準確」又「好用」的答案
AI 天馬行空不是因為亂講話
而是因為得到的指令「沒有邊界」
要給 AI 一個正確「框架」
才會拿到滿意的答案
下一篇:如何讓 AI 目標導向,針對需求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