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日本的確是許多人心中的嚮往之地,不過在日幣不斷貶值,再加上通膨影響之下,生活在日本跟五年前已經不太一樣了。再加上台灣、日本稅制的差異,導致相差越來越小,甚至還會有在台灣反而薪水比較好的感覺。
https://weekly.kalan.dev/column/taiwan-and-japan-tax
因此在考慮日本工作之前,不妨先做做調查,或是諮詢身邊的朋友,確認一下日本的現況如何再做決定也不遲。以開發來說,派遣、契約社員是盡可能要去避免的,雖然不排除遇到好公司與好現場,但運氣不好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像這篇故事中的主角一樣。
那麼,怎樣的公司比較好呢?
不知不覺已經來到日本第六年了,當初非常興奮、期待的生活,現在也已經變成了日常。這種感覺相信大家都有吧,到國外生活、開始一份新工作、轉換跑道從來都不是終點,里程碑走過了之後還是要繼續過生活。
對我來說也是如此。
自從疫情發生之後,一切都變了。辦公室不再熱鬧,我也逐漸習慣在家工作的型態。
我在日本組裝一台遊戲桌機,當時 PS5 剛推出,需要抽籤才有機會買到,同事很幸運抽到兩台,於是我用現在來看超便宜的價格買到了 PS5。當時很有名的死亡擱淺、地平線、對馬戰鬼我都有玩過。
在日本,漆彈大作戰可以說是國民遊戲,你幾乎到哪裡都有機會看到它的周邊商品,甚至在電車上的廣告都會出現。當時《斯普拉頓 2》 尚未中文化,在台灣雖然有一定人氣,但知道這款遊戲仍是少數。
當時的團隊每日站會時有隨意聊的環節,每位成員會輪流講一些自己生活中發生的事,發現身邊有很多同事都有玩過這款遊戲。
有位日本同事便邀請我玩斯普拉遁,才恍然發現原來對戰才是這個遊戲的精隨,也才知道英雄模式其實很有趣,最後沉迷然後買了 DLC。
後來和新進的主管 B 聊天時才知道他跟他女兒都有玩漆彈大作戰,偶爾晚上就會一起打鮭魚跑或是塗地。同個專案裡的工程師也是漆彈玩家,二代有爬到 X,偶爾就會在下班時間打對抗賽。
這位新進的主管 B 雖然待了一年多就離職了,但因緣際會下我們成為了合作夥伴。
由於社內有社團制度,在 Slack 頻道上還有看到漆彈大作戰的社群,也跟同事們玩過好幾次社內對抗賽。
那陣子雖然工作壓力稍大,要頻繁與企劃確認行程與需求,也因為需要新建 Server,需要想辦法跨部門整合,而且同事們也都是新進來,對現有的程式碼也還不夠熟悉。
由於現行架構沒有考慮周全,已經要 QA 了但還有一部分的需求沒有完成,SRE 因為有其他優先事項能幫助的事情有限,我花了好幾天的時間加班才好不容易壓線。
但也因為有這一段經歷,我才有辦法把整個伺服器建構的流程,包含從申請到實作自動化部署、寫文件、實作可觀測性、metric、紀錄檔等等,對我來說是難能可貴的經驗。
這段時間我很喜歡玩魔物獵人,以前聽同事們談魔物獵人,一直覺得這種打副本、打同樣魔物的過程很無聊,但實際遊玩之後才發現完全不是這樣。
玩法上不是無雙無腦砍的那樣之外,每把武器、每隻怪物都有其招式跟派生,所以一隻怪要怎麼打,要精通一把武器就要花上不少時間了。
在那段忙得不可開交的日子裡,魔物獵人是我的救贖。
在上一間公司工作,不管是技術、思維、軟體開發、溝通、寫文件,都有指數性的成長。以前可能只拘泥在某個技術問題,現在已經懂得從全局看事情了。
然而,我想也到了該踏出下一步的時機了。
現在的工作型態非常理想,但我也開始想要嘗試開發以外的事。同時,我也發現公司經過重大的政策調整後,已經跟我想像中的樣子漸行漸遠,團隊裡也屢次出現了我不喜歡的狀況,也產生沒有受到尊重的感覺。
屢次的專案調整,讓我累積的 credit 無法百分之百發揮,儘管身為開發者在程式碼裡有很多大放異彩的機會,但本質上企劃決定好規格,開發團隊接需求開發的模式還是沒有改變。
自由度很高沒錯,同樣的功能只要設計合理都有機會被採納,但我發現自己現階段更想要多接觸產品,甚至是直接面對市場。
大公司的好處是工作的細分,每個人各司其職,而且開發者在正常的公司裡,通常薪水較高,也有相對自由的環境。每個人只需專注自己負責的一小塊就好,然而也帶來了許多問題。
最明顯地,就是眼界只放在技術這件事。
然而,實際往產品面去想,會發現寫程式這件事情越來越不重要,甚至很多時候是不需要寫程式也能達到目的。開發者長期遠離市場,不需要在第一線與客戶溝通、四處奔波談生意,只要專心開發即可,而且薪水通常還很高,久而久之就像座象牙塔一樣,職涯路線好像變成了只能在大公司裡穿梭。
我無意批評這種職涯選擇,也覺得能把開發做到極致的人很厲害,尤其是像 IC、生技、火箭這種需要長期投入研究的產業,那是要極大的毅力與堅持才有辦法做到的。然而每個人想要走的路線不同,對現階段的我來說,對做單純開發的信仰已經沒有以前那麼高了。
我在七月份時參加了音樂學校 ESP 福岡分校的電吉他體驗課。ESP 是一個知名的電吉他品牌,許多人玩吉他都夢想過擁有一把 ESP。學校就在天神附近,交通相當方便。
除了電吉他專科之外還有像是創作、錄音軟體、主唱也有對應的專科;舞台、燈光、音響等後台的工作也有對應的專科,在學期間也可以報名除了自己主修以外的課程。
體驗課的開場是該校出身的學生樂團表演,包含舞台、燈光、音響都是學生自己做的。老實說我在聽表演的當下,心中充滿無限感動。大鼓直接震到心臟,台上的年輕人(幾乎都是高中、大學)唱著自己的原創曲,我看著吉他手那個投入的樣子,不禁在台下想像著自己站在舞台的畫面……。
「如果能在舞台上演出該有多好」
表演完後,老師帶我們到教室裡上體驗,我印象很深的是直接到學校的練團室裡面,與一群高中生一起 Ensemble 一小段。現場彈奏和跟著影片彈奏差很多,要隨時配合對方的步調,尤其鼓的穩定性真的是整個樂團的靈魂。
我的吉他還很菜,彈得很生澀,但我很享受那種感覺,那是我近期內最接近心流的時刻,也是我想要追求的目標之一。這一段對高中、大學有玩過熱音社的人來說已經滾瓜爛熟了,但對我來說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ESP 學校為兩年制,兩年學費總共要 200 多萬日幣,並不是高到離譜的,卻也不是能輕鬆出手的價格。對我當前的財務狀況來說直接頭洗下去學音樂風險太高了,於是我的折衷方案是先找老師線上教課,有更多想法後再決定要不要正式報名。
這幾年最大的感觸是,生活所有事情都在於用什麼心態看待。當我用名聲、頭銜來定義自己的時候,失業就像是否定了自己一樣;但換個心態想,每間公司都是從一個人、少數人開始,累積不會因為失業而改變。一旦認清這件事,好像就沒有那麼害怕了。
如果你也在日本工作,不妨來信跟我交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