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30
1

小時候家境不算好,生活上過得並不順遂。

沒有經濟支援的情況下,選擇變得相當狹隘。

比那些資源豐裕的中產階級家庭過得還要辛苦許多,然而在這樣的環境下,我沒有走歪,在成長的路上甚至可以說是相當順利。

我的父母為了把我們家養好養大,幾乎是拼了命地在工作,並不富裕但已經足夠我念完大學。長期的奔波於工作與家庭關係的疏遠,對我的人格、個性形成造成很多影響。

從國中開始,不管是班導林老師的幫助,讓我有學費上的減免,也很謝謝國中時期許多同學帶來的幫助,這些事對我影響很大。

高中時期幫助我減免補習費的十元;知道我家庭狀況給我支持的班導黃老師。

大學時期系上的照顧:系主任周教授偷偷塞錢給我救急,知道我的家境為我奔波與校友會爭取資源的學長姐,Winston、查教授的幫助、David 教授語重心長叫我不要輕易休學。包含室友願意支助,大學的我有許多不成熟。系辦小姐為了我的畢業學分幫助我跑行政與跟其他系溝通。

我在大學時期對這件事並沒有太多感受,且我認為自己大學時期是一個相當不成熟的人。長期的人際關際、家庭關係的疏遠導致我不太與人互動,分不清楚善意、惡意、無心的玩笑。更不擅長於解決關係中的衝突。

加入 Sudo 實習:創辦人 Eric/Yvette/Andy/陳楷願意給當時是完全白紙的我機會,以及核心開發 team,帶給我很多視野與做事方法。還有早期一起合作的同事,對當時不諳世事的我帶來很多啟發與刺激。

前前公司的夥伴:Eason 以及開發團隊,那是我成長最快也是工作最開心的一段時光,到其他地方工作後才知道能有一群如此契合的同事們是多麽難能可貴的事。

前公司的夥伴:包含內推我進去的 Denny,當我在日本被陌生人敲門嚇得報警時關心我的主管,帶我開車去 Costco 的主管、幫助在心態上轉變許多的主管,一起共事的同事們。讓我認識 Ben Eater 的神同事,一起研究 IoT 還試圖自幹一個 Software UART。

推友:曾經有一段低潮期在推特,推文發出去之後有許多素未蒙面的陌生推友傳私訊鼓勵我,真的很謝謝你們。

Huli: 從網路上大概知道彼此變成一起合作的夥伴,聆聽我各種想法與煩惱。

總是支持我,照顧我不遺餘力的 Haru。


我人生的前 20 多年幾乎都是別人的幫助下度過,現在回想起來這或許就是種運氣吧。雖然不像 Elon Musk 那樣隨隨便便就能呼風喚雨,但也終於有點能力與經驗可以幫助別人了。

這倒是也讓我反思,看一個人的個性與成就,也能從他是否會表達感謝開始。我所認識很厲害的人也好,檯面上比較有名的成功人士也好,他們不約而同都曾說過自己很幸運。

有能力幫助別人是一種主動選擇。

職涯剛開始,成就感來源或許是技術的成長、解決了某個難題;但越走越遠之後,會發現往往幫助別人達到你現在的成就——是更有挑戰、也更有成就的一件事。

看一個人是否會表達感謝,尤其是否會承認自己的幸運,是我很喜歡用來判斷個性與潛力的指標。這不是要大家謙虛或是遇到職場霸凌還在那邊謝謝他。

受到幫助、不求回報這件事,對現代社會來說已是難能可貴之事。能夠體悟到這點並實踐,短期內可能看不到成果,但久了之後是會有累積效應的。

當一位領導者公開感謝團隊、感謝時機、感謝幫助過他的人時,他傳遞了一個信號:「貢獻會被看見和感激」這會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願意與他合作。反之,將功勞都歸於自己的人,會讓人敬而遠之。

事不過三

防人之心不可無。

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會視自己的情況出手,並且給自己的預設是——就算對方是那種只想佔便宜的 Asshole,我也能夠心平氣和地做判斷,下次不要接近這種人。這就需要在幫助時先做一些防範:

  • 對方需要你的資源幫助,他是否有自己提出如何互惠的方案
  • 對方約時間時,是否有先做好功課
  • 對方是否有表達感謝

每個人都會有狀態不好的時候,第一次可當作觀察,但如果第二次也是一樣的話,就可以判斷對方是 Asshole 了。


上一篇
為什麼要來日本?(下)
系列文
十年職涯回首:開發、選擇與初心3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