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1
0
生成式 AI

生成式AI的奇妙旅程:從ChatGPT到個人化應用系列 第 11

Day11|提示工程 (Prompt Engineering)—駕馭大型語言模型的關鍵能力

  • 分享至 

  • xImage
  •  

在人工智慧與大型語言模型(LLMs)迅速崛起的時代,我們幾乎都能輕易地與 ChatGPT 或 Gemini 這類模型進行互動。或許你曾嘗試詢問模型一個複雜的問題,但得到的答案卻含糊不清,或是當你僅僅修改了幾個關鍵詞,輸出結果卻判若兩人。這種現象的核心,就在於我們與 LLM 溝通的介面:提示 (Prompt)

想像一下,你要求 LLM 撰寫一篇大學入學申請的短文,你給的第一個提示可能只是:「請幫我寫一篇大學短文。」結果可能流於制式。但如果加上詳細的指示,例如:「請根據我的背景資訊(來自巴賽隆納、自幼經歷家庭變故、曾在愛達荷州唸書、13 歲開始工作),寫一篇四段式的申請短文,並指定要用鼓舞人心的語氣。」模型產出的內容品質與針對性,將大幅提升。

這種將輸入文本結構化,以引導生成式 AI 模型產生更佳輸出結果的技術,就是我們今天要深入探討的主題:提示工程 (Prompt Engineering)


一、提示工程:定義與時代的重要性

1. 什麼是提示工程?

提示(Prompt)是使用者提供給生成式 AI 模型的文本輸入,用於指引模型產生特定的輸出。對於 LLM 而言,提示可以是簡單的查詢、複雜的指令、詳細的描述,甚至是特定任務的背景資料和範例。

提示工程則是一門正在迅速發展的學科,它專注於設計高品質的提示,以優化和引導 LLMs 產生準確且符合預期目標的輸出。這不僅僅是提問的藝術,它融合了邏輯、程式設計和藝術的元素。提示工程的實踐往往涉及大量的實驗和測試,不斷調整指令的措辭或提問方式,以改善模型的行為並增強輸出的品質。

2. 為什麼提示工程如此重要?

提示工程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個人使用經驗上,更是企業將生成式 AI 應用於產品的成功關鍵。

  • 釋放模型潛能與精確控制輸出:
    提示工程是充分發揮 LLM 潛力的基本手段。透過精確和詳細的提示,我們可以將 LLM 導向特定的輸出。例如,在程式碼生成任務中,選擇合適的提示工程技術(Prompt Engineering Techniques, PETs)可以顯著提高程式碼的正確性(pass@1 accuracy)和效率,甚至能減少 74.8% 的 Token 使用量。

  • 節省成本與提高效率:
    提示工程是優化 LLM 輸出的三種主要方法中,資源需求最低、耗時最短的一種。結構化和更簡潔的提示不僅可以減少輸出 Token 的數量,從而降低運算成本和延遲,甚至可以帶來 76% 的成本降低。

  • 倫理與安全性的基石:
    提示工程在 AI 模型的倫理考量中扮演核心角色。透過倫理提示工程,開發者能夠精心設計輸入,避免將偏見和刻板印象帶入 AI 系統。例如,利用防範越獄提示 (Jailbreaking Rails) 來確保 LLM 的輸出遵守操作限制或道德準則,從而防止誤用或有害內容的生成。


二、從基礎到進階:提示工程方法與技巧拆解

成功的提示工程需要結合領域知識、對 AI 模型能力的理解,以及一種有條理的方法來針對不同情境調整提示。以下介紹幾種核心的提示工程技術:

(一) 基礎提示模式:範例驅動

在設計提示時,提供範例是最重要的最佳實踐之一。LLM 具有從輸入中的上下文(In-context Learning)中學習的能力,透過少量的範例,模型便能模仿這些範例的結構和風格,調整其內部權重,從而生成更符合預期、更準確的結果。

1. 零次提示 (Zero-Shot Prompting)

這是一種最簡單的提示類型,僅提供任務描述或一個起始文本,要求 LLM 在沒有任何特定範例的情況下生成回答。模型完全依賴其龐大的預訓練知識來完成任務。

  • 適用情境: 簡單、直接的任務,如基本翻譯、情感分析或內容分類,這些任務的類型通常涵蓋在模型的廣泛訓練數據中。

2. 少次提示 (Few-Shot Prompting)

透過在提示中提供一個或多個(通常為三到五個)輸入-輸出範例,模型可以快速理解任務的模式、結構和所需的輸出風格。

  • 優勢: 大幅提升模型在特定任務上的適應性與效能,尤其適用於需要特定結構或風格(如 JSON 輸出)的任務。

(二) 結構化與角色導向:增強控制力

這類技術旨在通過定義模型的行為或輸出格式,來增強對生成內容的控制。

3. 系統/角色提示 (System/Role Prompting)

透過為 LLM 分配特定的身份、風格或專業知識(Persona),模型會根據這個設定來調整其回覆的語氣和內容。

  • 系統提示 (System Prompting): 設定模型的總體背景和目的(例如,翻譯語言、分類評論),並定義輸出的特定要求(例如,只返回標籤、使用 JSON 格式)。
  • 角色提示 (Role Prompting): 為模型分配一個具體的角色(例如,旅遊指南、書評編輯、幽默的老師),讓模型能以該角色的語氣和專業知識來回應。

4. 輸出格式化與指南 (Structured Outputs & Rails)

明確要求模型以結構化格式(如 JSON 或 XML)輸出,是確保資料一致性、便於後續應用程式處理的有效方法。此外,護欄 (Rails) 框架則透過一套結構化的規則或範本,將 LLM 的輸出引導到預定義的範圍內,確保輸出的相關性、安全性和事實完整性。

(三) 進階推理機制:提升準確性

面對需要多步驟邏輯或複雜推理的任務,僅靠基礎提示往往不足以讓 LLM 產生正確結果。

5. 思維鏈提示 (Chain-of-Thought, CoT)

這項技術明確鼓勵 LLM 在給出最終答案之前,先生成一系列中間推理步驟

  • 原理: 透過將隱含的推理過程轉化為顯式、引導式的序列,增強模型在複雜問題解決(如算術或常識推理)中的邏輯推導能力。只需在提示末尾加上「讓我們一步一步思考」**(Let's think step by step)**即可實現零次思維鏈。

6. 自我一致性 (Self-Consistency)

這是一種基於 CoT 的增強技術。模型會被要求對同一個問題生成多個不同的推理路徑和答案。隨後,透過多數決的原則,選擇最常出現或最一致的答案作為最終輸出。

  • 優勢: 提高答案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尤其在事實核查和資訊驗證等需要精確度的應用中。

7. 思維樹 (Tree-of-Thought, ToT)

ToT 提示技術更進一步,它將推理過程泛化,允許 LLM 同時探索多個不同的推理路徑或假設(像樹狀結構的分支)。

  • 機制: 每個分支代表一種不同的推理軌跡。模型會系統地評估這些分支的邏輯一致性和相關性,最終選擇最連貫和有根據的推理線索。這對於需要前瞻性探索或戰略性決策的複雜任務特別有效。

(四) 擴展能力:超越訓練數據的限制

8. 檢索增強生成 (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 RAG)

RAG 是一種架構框架,旨在克服 LLM 訓練數據靜態且可能過時的限制。它將 LLM 連接到外部知識庫(如企業專有數據、資料庫或搜尋引擎)。

  • 運作模式: 當使用者提出查詢時,RAG 系統首先檢索相關的外部資訊,然後將這些「檢索到的內容」與「使用者查詢」一同整合到 LLM 的提示中,從而生成更準確、更有上下文依據的回應。RAG 有助於減少 AI 幻覺 (hallucination) 現象,特別適用於需要最新或特定領域知識的客服聊天機器人等應用。

9. 代理與工具使用 (Agents and Tool Use)

進階的提示工程技術允許 LLM 整合外部工具 (Tools)、連接器 (Connectors) 和技能 (Skills),使其能夠執行超越其內建能力的特定任務,例如使用計算器或呼叫 API。

  • ReAct (Reason and Act): 這是一種結合推理與行動的典範。LLM 將推理(Thought)與可操作的步驟(Action)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個動態的「思維-行動循環」,直到問題解決為止。

小結
到這裡,我們已釐清「為什麼要做 Prompt Engineering」與「該怎麼設計有效的提示」:從 Zero/Few-Shot、系統/角色設定,到以 JSON/Rails 鞏固輸出一致性。下一步,就把這些原則落到實戰:用 Chain-of-Thought 讓推理外顯、用角色+風格控制塑造語氣、以結構化輸出銜接工程系統,並透過 LangChain/LlamaIndex/Guardrails/PromptLayer/AgentaAPE、PET-Select 建立可評估、可迭代的工作流。


上一篇
Day 10|基於人類回饋的強化學習 (RLHF):塑造下一代 AI 的關鍵技術
下一篇
Day12|Prompt Engineering 實戰:用 CoT、角色提示與 JSON 把輸出變得可用
系列文
生成式AI的奇妙旅程:從ChatGPT到個人化應用13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