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Web裡放了asciinema player,請agent生成了數個測試用的asciinema,雖然是測試用,但效果還不錯。然而console app還再開發中,也不是一時三刻就可以導入asciinema的錄製。且windows的作業環境裡並沒有辦法進行asciinema錄製,還再思考是不要要生成一個workflow,在GitHub裡執行。
銜接這樣的想法是直接在網頁中呈現出console app的畫面,查詢後,似乎可以利用xterm.js處理,故今天花了一些時間試驗。基本上console app的畫面和操控都順利的用xterm.js處理。想著若是能夠在xterm.js裡看到console app的TUI畫面,也有助於開發。因此,安排了一些時間進行,雖然本想快速的銜接,畢竟cli是順利的完成的,但弄了好一會兒也還沒有完成。只好暫時打著,思考著是不是有什麼地方沒有注意到才讓agent無法順利的進行。
而另一個再進行的部份則是pre-commit hook的調整。有鑑於agent利用不同的語言進行開發,專案裡已經有C#,Nodejs和Python,為了避免格式上出現不預期的錯誤,在專案開始時便導入了。然而,隨著語言的使用逐漸複雜,這一、二天加入了nodejs的lint,和c#的程式碼風格檢查。
check for merge conflicts..............................................................Passed
fix end of files.......................................................................Passed
trim trailing whitespace...............................................................Passed
mixed line ending......................................................................Passed
detect private key.....................................................................Passed
check for added large files............................................................Passed
forbid new submodules..............................................(no files to check)Skipped
check yaml.............................................................................Passed
多數的pre-commit hook所執行的檢查都算快,唯獨c#的dotnet工具很慢,以致於目前每一筆commit都要花上不少時間進行,而現階段也都是請agent進行commit,就不知道是否會花去大量的token在這上面,只是看到agent每一筆commit都卡了不少時間,看起來這點之後要進行優化才行。
而在GitHub上的coding agent也不停的在消化著所開出來的issues。但這幾天的開發下來,逐漸有些偏離了原先的想法。就算是在同一個thread裡進行討論,並開設了基礎的rfc,並將其導成可被執行的issue,仍是會隨著時間偏離核心的想法。提到偏離,這一直都是使用agent協助開發時最大的問題。這段時間試了很多種不同的方式調整,但都沒有很好的效果,只能再找其它的方式去嘗試。
這些調整還要再花一些時間,明天看能不能在網頁上呈現出TUI的介面,也方便進行之後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