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事項:
認識 zotero 書目管理軟體的基本功能與優點:雲端帳號同步、插件、文獻加入、引用、分類管理、跨文獻筆記
如果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按讚或留言,讓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在這裡碎碎念(?),我會很感謝的❤️
昨天看完對於書目管理軟體的介紹之後,應該都知道這類軟體的重要性了,如果不想要遭遇像是檔案不見、網頁不見、逐條改參考文獻等等的事情,請開始使用工具。
那今天就來重點介紹一下 zotero 這個工具吧!
(好啦我知道這不是 IT 的東西,不過之後會加入 API 引用生成式 AI 的功能,總之這就是個寫論文+ AI 的主題)
之前有做教學的 PPT,但直接丟 PPT 上來叫人自己看好像有點過分?!
所以會參雜著部份 PPT 資料講(有圖像比較直觀)
網址:https://www.zotero.org/download/
進去之後要下載兩個東西,左邊的 zotero
本人,跟右邊的網頁插件
(很好用,點右鍵就可以幫你保存網頁快肇或論文 PDF)。
然後他的網頁很神奇,你是哪個作業系統、瀏覽器,進去他就會給你對應的下載
,基本上點擊下載就可以了,除非他有給錯,不然不用做其他的步驟。
不過實測,Mac 的介面會跟 Windows(現在文章中的範例)不太一樣。
進去之後,到了設定頁,可以設定語言、帳號同步。
如圖片所示,進去點 Create Account
之後,他會跳到網頁讓你創建帳號,創好回來在這邊登入之後,電腦中有在 zotero 的資料就會自動上傳到雲端。
上傳到雲端的好處就是,除了你在這台電腦上用,如果哪天出去沒帶電腦,也可以直接在網頁上面看
,或是在另一台電腦下載 zotero 登入帳號之後,資料就會自己下來
。
他給的免費雲端空間是每個帳號 300MB
,如果要更多的話可以在官網付費購買,採取的是年費制,這也是他唯一要付錢的加值型服務。
但如果超出使用空間的話,在電腦上的使用也完全不會有問題,只是就不會同步到雲端。
我自己是沒有購買,雖然用的空間量大,但他的資料儲存是採取資料夾形式,只要把它儲存資料的資料夾存在雲端硬碟或 GitHub 同步,也可以自己備份到雲端制另一台電腦打開,不一定要購買服務,只是相對登入帳號資料就職接下來的方式會比較麻煩複雜一點。
By the way,如果單純是碩士寫論文,300MB 其實夠用了。
相較於其他書目管理軟體,zotero 最大的優勢就是「免費開源」
,也就是說,你可以不用花錢去軟體,也不用等學校去採購之後開放,只要去網路上下載使用就可以了。
同時,因為在全球各國使用的人數眾多,所以你可以很輕鬆找到你需要的插件
(plugins, 也可以叫外掛),比如官網就有公布一些插件。
而因為中文的使用者眾多,所以也有專門的中文插件商店。除了這些商店,GitHub 也有非常多他人創作出的插件,可以說是功能包羅萬象。
而後面幾天我會介紹一些我自己用了挺喜歡的五個插件功能, Translate、Style、Reference、Better Notes、Tags,每一種我覺得都在寫論文的過程中幫我很多。
常用的加入文鍵方法有三種:在 zotero 中點選匯入、從網路上加入、直接丟 PDF 檔案。
我自己平時比較常用的是後面兩種,第一種比較麻煩,後面兩種就方便多了,所以下面會著重講一下這兩種。
要使用這個方法,透過的就是前面我們在下載軟體時,右邊的那個 Zotero Connecter 網頁插件
。
基本上我會用它來儲存網頁快照、論文。
論文的話,最方便的地方就是如果這篇論文有 OpenAccess 的 PDF
,他在抓下來論文相關資料(標題、作者、年份等)的同時,你可以選擇把 PDF 一起抓下來
,省去自己下載的時間。
而個人最喜歡的就是它儲存網路快照的方式,他算是把整個網頁的 HTML 抓下來,所以會是一個跟原網頁一樣的格式,不像用 PDF 儲存會有跑板等等的問題。
下面來看看兩者的差別:
這是 PDF 列印儲存的網頁(縮小看跑板問題)
這是 zotero 網頁快照儲存的網頁
這也是我覺得很實用的功能,直接把 PDF 丟進去之後,你不用手動 Key
什麼標題、作者等等的資料,他會自己看過你的 PDF 之後,幫你把其中的資料都 Key 好。
超!級!方!便!!!
這不光省去了手動 Key 的時間,還減少了 Key 錯的風險,因為他是將資料丟去資料庫裡面找的,所以基本上不會有拼錯的問題
。
不過如果丟進去的是掃描的圖片檔,有比較大的機率他讀不到。
在免費的同時,基本書目管理需要具備的功能他也不馬虎,可以在 Word
、LibreOffice
、Google Doc
中加入引用文獻。
只不過如果是用線上版的 office365 中的 Word,就沒有辦法。
(目前有聽說 Endnote 好像可以在網頁裡面插入)
文獻最重要就是分類啦!zotero 也有非常好用的各種不同分類與管理的功能。
其中 資料庫
、資料夾
、TAG
三種就是其中常用的分類方法。
最一般的分類方式就是開資料夾,就跟在電腦儲存一樣。
只不過如果你是在電腦中開新的資料夾,要找要一個個點開來,這邊你可以方便的隨點隨看裡面有哪些資料,也可以點右上角的搜尋找文章。
剛開始在用的時候,會不太了解資料庫、資料夾兩者的差別。
其實可以想像成,一個資料庫就是一個圖書館,然後資料夾就是每個圖書館中的不同區塊。
其中比較直觀的是,後面創建的標籤(TAG),在同一個資料庫是共用的
,也就是說在不同資料夾裡面可以用同一個標籤,然後搜尋這個標籤時,會把所有資料庫中有同樣標籤的資料顯示出來。
但如果在是不同資料庫,即使標籤相同,也不能共用
,查的時候也是要一個一個資料庫查。
這個功能最主要的作用是拿來跟他人共用
,比如當你ˇ跟許多人合作的時候,你可以不同的專案主題鍵不同的資料庫,然後開共用跟不同的團隊共享。
但因為論文的複雜性,單純使用資料夾分類可能不太夠,所以就出現了 TAG 功能輔助。
比如我自己在用的時候,會用章節來分類資料夾,之後再引用的時候就不用一篇一篇找,要引哪一章節就開哪一章節。
然其中的細節,比如其中的主題
、重點概念
、屬性(數據或是文字資料)
等等,就會用 TAG 來分類。
然後比較特別的是,zotero 在把文獻加進來的時候,會自動用關鍵字創建 TAG,如果你覺得這樣會很亂,可以跟著下面的圖片把他關掉。
這也是我很常用的功能,在看文獻的時候,一定會有很多字句需要記錄下來(因為之後寫論文要用產業文獻……),但是這些筆記要怎麼記也是有學問的。
我自己用過很多記筆記的方法,也聽過很多其他人記筆記的方法,比如 PPT、Excel 也都有聽到有人用。
而一開始我會用 Notion
記筆記,每一篇論文就開一個頁面,但這樣會有一個問題,有時候寫著寫著重點就忘記從哪裡出來的,文獻一多也挺麻煩。
後來改成用 Obsidian
,這個軟體相較於 Notion 有比較大的關聯性可以設定。我可以將一個主題做成一篇,然後用連結將不同文獻中的字句、文獻關聯在一起,還可以切換到網絡連結圖。說真的一開始做玩看到那星星一樣的聯結還蠻有成就感的,但後面看著看著頭就會有點暈……
兜兜轉轉,當我用到 zotero 的時候,我自己覺得這樣的 方法最適合。他有三個很讚的優勢--
文獻 PDF 中可直接拖拉字句至筆記:
不用把重點一個一個複製貼上。拖拉到筆記中的字句會自動標註出處:
不用擔心自己會忘記筆記中的那些字句是出自哪篇文獻,即使是綜合多篇文獻的筆記,也可以一目瞭然。點字句可以直接跳回原段落:
除了不用擔心字句從那篇文章中出現,也不用擔字句出自文獻中的第幾頁,點擊「在頁面中顯示」,就可以直接跳過去到原段落。用了不同的書目管理軟體,我自己是覺得 zotero 跟自己最合得來,不管是做筆記,還是其中的各種功能,都用得很順。
甚至除了用在論文中,我後來也用來當做日常記憶知識、做筆記的軟體。
不過還是要重複強調一次,真的如果你在寫論文,然還沒用書目管理軟體的話,趕快去看看。
除非你快寫完了、教授明令表示不可以用(會有這種教授嗎),不然用了不會後悔。
至於要不要用 zotero,就隨意了,如果在 endnote 用得很開心,也不用跳過來。
希望大家論文都可以寫得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