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4
0
生成式 AI

AI x Hardware系列 第 14

🌐 國際風向圖:AI × Hardware 的合規與資安標準地圖

  • 分享至 

  • xImage
  •  

序:規範就像風,無形卻無處不在

我常常在專案會議上聽到這樣的對話:

  • 工程師:「功能已經跑起來了!」
  • PM:「那這樣可以交付嗎?」
  • QA:「等等,我們還沒過安全驗證。」
  • 法務:「不好意思,這在歐盟根本不能賣。」

那一刻,我感覺到一股看不見的風,吹亂了桌上的圖紙。這股風,就是「合規與資安標準」。

對 AI × Hardware 來說,這些規範不像軟體一樣容易熱修補。它們是上市的入場券,是市場信任的基礎,也是產品能不能真正被使用者接受的關鍵。於是我開始把這些國際標準整理成一份「地圖」,像旅行者帶的指南針,讓我和團隊知道在每個領域裡要注意什麼。


第一章:AI 標準 — 黑盒裡的透明度

AI 的挑戰在於「不可解釋性」。很多標準正是為了讓黑盒變得可被理解。

1. NIST AI RMF(美國風向)

  • 背景: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提出的 AI 風險管理框架。
  • 核心概念:可信 AI 要素(可靠、可解釋、隱私保護、公平性)。
  • 適用場景:AI 模型做出任何決策會影響安全、隱私或公平性的情境。
  • 落地建議:在 PRD 裡加入「風險評估」欄位,例如:模型可能的偏誤、數據敏感性等。

2. ISO/IEC 22989 & 23894

  • 22989:定義 AI 的術語與概念,幫助跨團隊避免誤解。
  • 23894:AI 風險管理標準,要求把風險流程寫進系統設計。
  • 案例:醫療 AI 需能解釋決策過程,否則醫師無法依法使用。

第二章:功能安全 — 機器動起來時的生命防線

一旦 AI 控制馬達、煞車或刀片,安全標準就成了生命線。

1. ISO 26262(道路車輛功能安全)

  • 背景:專為汽車產業設計的安全標準。
  • 場景:自駕輔助、ADAS、車內 AI 控制模組。
  • 重點:要求每個需求都有對應的測試案例(traceability)。
  • 落地建議:在 SRS 裡必須寫清楚「當感測器失效,系統進入什麼安全模式」。

2. IEC 61508(通用功能安全)

  • 背景:適用於工業控制與一般電子系統。
  • 案例:智慧工廠裡的 AI 控制機械手臂。
  • 落地建議:設計 fail-safe 狀態,例如停機或降速。

3. DO-178C(航空軟體安全)

  • 背景:航空系統軟體驗證標準。
  • 場景:無人機、自動駕駛飛行器。
  • 落地建議:AI 模組通常只能輔助,最終決策仍需冗餘系統驗證。

第三章:隱私與資料保護 — 使用者信任的基石

AI × Hardware 的感測器常蒐集影像、聲音、定位,這些都可能涉及隱私。

1. GDPR(歐盟)

  • 重點:個資必須有明確用途、使用者可要求刪除、必須最小化蒐集。
  • 案例:智慧吸塵器上傳家中地圖,是否經過使用者同意?
  • 落地建議:在 PRD 明確規定資料蒐集目的與保存週期。

2. CCPA(加州)

  • 重點:強調使用者可選擇「不出售資料」。
  • 案例:IoT 裝置蒐集數據後給第三方廣告商。

3. ISO/IEC 27001(資訊安全管理系統)

  • 背景:資訊安全的管理系統框架。
  • 適用:需要雲端後端的 AI × Hardware 系統。
  • 落地建議:建立 log 與監控,確保數據不被濫用。

第四章:IoT 與邊緣設備 — 小裝置的大漏洞

很多 AI × Hardware 會部署在 IoT 裝置上,而這些通常是資安最薄弱的環節。

1. ETSI EN 303 645(IoT 安全標準)

  • 重點:預設密碼必須避免、必須有更新機制。
  • 案例:智慧門鎖被攻破的新聞屢見不鮮,原因就是預設密碼與不更新。
  • 落地建議:在 PRD 裡必須加一條「產品必須支援 OTA 更新」。

2. NIST SP 800-183(IoT 架構)

  • 重點:如何安全管理感測器到雲端的連線。
  • 落地建議:加密傳輸、金鑰輪換。

3. IEEE P7000 系列(AI 倫理設計)

  • 特色:針對 AI 系統的人權、隱私與透明度設計。
  • 案例:可穿戴醫療裝置的 AI 分析,不應造成歧視或差別待遇。

第五章:如何在專案裡落地?— 我的實務做法

標準再多,如果沒有落地方法,最終只會變成文件堆疊。我常用這些技巧:

  1. 把標準翻譯成 PRD 條款
    • 例如:GDPR → PRD 必須寫「使用者可刪除數據」的需求。
  2. 用 Spec 驗證合規
    • 例如:ISO 26262 → 每個需求對應一個測試案例。
  3. 在圖表裡標出風險點
    • 例如:sequence diagram 裡標記「感測器輸入 → 資料隱私」。
  4. AI 輔助產生草稿
    • 用 AI 生成合規清單,再人工檢查。

第六章:案例故事 — 從吸塵器到無人機

案例一:智慧吸塵器

  • 問題:上傳家中地圖 → GDPR 個資疑慮。
  • 解法:PRD 裡加入「資料不出裝置」,並提供刪除選項。

案例二:無人機

  • 問題:自動避障功能,涉及安全性。
  • 解法:Spec 裡加入「感測器失效時,必須降落」。符合 IEC 61508。

案例三:工廠機械手臂

  • 問題:OTA 更新可能被惡意利用。
  • 解法:強制韌體簽章,符合 ETSI EN 303 645。

第七章:合規地圖總覽(整理表)

領域 標準 特色 實務建議
AI NIST AI RMF 風險管理 PRD 加入偏誤與風險欄位
功能安全 ISO 26262 車用安全 SRS 定義安全模式
功能安全 IEC 61508 工業控制 fail-safe 設計
航空 DO-178C 軟體驗證 冗餘決策
隱私 GDPR 資料最小化 刪除功能
隱私 CCPA 不出售資料 使用者同意流程
資安管理 ISO 27001 管理系統 日誌與監控
IoT ETSI EN 303 645 IoT 資安 強制 OTA 更新
IoT NIST SP 800-183 IoT 架構 加密傳輸
倫理 IEEE P7000 AI 倫理 公平與透明

結語:追風的人需要地圖

當我從 PM 轉到 Program Manager,再到需要懂合規的 SA,我發現:
寫 PRD 不只是寫功能,而是寫「產品能否合法、安全存在」的根基。
這些國際標準看似繁瑣,其實就是那股無形的風,吹著我們走在更穩健的道路上。

當 AI × Hardware 的專案在會議桌上討論時,我會攤開這份「地圖」,告訴大家:

  • 哪裡有山壁(強制法規)
  • 哪裡有暗流(資安漏洞)
  • 哪裡有捷徑(AI 協助檢查)

追風的人不是盲目衝撞,而是帶著地圖,找到與風同行的方向。


參考與延伸閱讀


上一篇
🌬️ 當風遇上鋼鐵:AI × Hardware 的實務合規與資安風險
下一篇
🎶 3030 海洋保育 × DJ 互動舞台規劃
系列文
AI x Hardware15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