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第三週,我開始將生成式 AI 應用在「生產力」與「創意工作」上。今天的主題是 簡報大綱。
對我來說,做簡報時最麻煩的並不是美化投影片,而是 如何快速整理邏輯、分配結構。常常腦中有很多想法,但不知道該怎麼有條理地排出一個合適的架構。這時候,AI 就能派上用場。
我通常會給 AI 一個主題,外加一些限制條件,例如:
• 觀眾對象(老師、同學、專業人士)
• 簡報長度(10 分鐘 / 20 分鐘)
• 想要的風格(正式、故事化、簡潔)
範例 prompt:
「請幫我設計一份 10 分鐘的簡報大綱,主題是『生成式 AI 在英文學習中的應用』,觀眾是大學生,語氣輕鬆但有啟發性。」
AI 會快速輸出一個邏輯分明的架構,像是:
1. 開場:生成式 AI 的簡單介紹
2. 背景:為什麼學英文會遇到瓶頸
3. 方法:AI 在口說、聽力、寫作上的輔助
4. 案例:我的 30 天實測心得
5. 結尾:AI 的限制與未來可能
光是這樣,我就能省下大量「想大綱」的時間。
當然,AI 給的大綱有時候太「標準化」,比較像課堂講義,缺少個人特色。這時候,我會把它當成 骨架,再加入自己的故事、例子或觀點。
就像蓋房子:AI 負責建好基礎結構,我則負責裝潢與設計。
今天的體驗讓我更清楚,AI 並不是要取代創意,而是幫我們節省「組織邏輯」的時間。
有了它,我可以把更多心力放在「如何打動觀眾」,而不是卡在「該先講哪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