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基於規則的簡單聊天機器人,還是使用深度學習的模型(如基於Transformer的LLM),聊天機器人(Chatbot)主要依賴幾個關鍵組成要素來實現有效溝通:
聊天的第一步:理解(Understanding)
這是聊天機器人的「輸入處理」階段,負責解析用戶的輸入,將其轉換成機器可理解的結構化數據。簡單來說,就是讓機器人聽懂用戶在說什麼。如果理解不準確,後續回應就會出錯。
範例:用戶輸入:「我想買一本關於AI的書。」 → 理解階段:意圖=「購買書籍」,實體=「AI」主題。
聊天的第二步:回應(Response Generation)
理解用戶的輸入,並生成適合的輸出。這是聊天機器人的「輸出階段」,決定了互動的自然度和實用性。輸出的內容需即時、相關且安全(避免產生錯誤資訊),並在正確性與自然度之間找到平衡。
範例:基於上述理解,機器人回應:「推薦《人工智慧的未來》,售價NT$500。您要現在下單嗎?」
聊天的第三步:上下文(Context Management)
維持對話的連續性,記錄前後文(歷史對話),讓機器人「記得」之前的互動,避免每次輸入都從零開始,上下文過載可能導致混亂。
範例:第一輪:用戶問「台北天氣」→ 記錄上下文。第二輪:用戶說「那裡適合玩什麼?」→ 機器人回應「基於台北的雨天,推薦室內景點如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