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5
0
AI & Data

資料專案修羅場,30天手把手教你暗黑求生術!!!系列 第 15

[ Day 15 ] 資料使用者和系統維運者的愛恨糾葛

  • 分享至 

  • xImage
  •  

🏎️ 資料限時賽開始!

業務單位需要在每天早上 8 點前,看到前一天的完整業務報表/更新後的儀表板/最新的模型預測結果,以便提供高層制定業務策略。因此要求所有資料批次處理和計算必須在前一下班後到隔天早上 8 點之間完成。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29/200844196QRFz6SQdF.png

💥 衝突的根源:兩種不同的「資料觀」

我們可以從資料使用者與系統維運者對「資料」本身看法的差異切入。

資料使用者的視角:資料是「價值」。

  • 資料使用者關心資料的商業意義、準確性、即時性,以及能從中提煉出什麼具有商業價值的資訊以支持或調整高層或業務單位的決策。因此,資料就是他們「創造價值」的工具。

系統維運者的視角:資料是「負擔」。

  • 系統維運者關心資料的穩定性、儲存成本、安全性、資源消耗,以及確保系統能夠在資料的各項作業中也能夠穩定運作,最大程度降低使用者無法順利使用系統的風險。因此,資料對他們來說是需要被「控制」的對象。

❌ 不是「誰的錯」,而是「哪裡出了錯」

資料使用者及系統維運者在資料專案中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試試看以下的做法吧!

1. 建立共同的語言

  • 業務單位需求:「我要看『銷售成長率』」。
  • 維運單位解讀:「他需要一個『計算邏輯』和『欄位』。」

資料使用者不了解維運的技術複雜性,系統維運者不了解需求的商業急迫性。建議可以召開專案的跨部門會議,由系統維運單位說明資料來源、資料處理流程,業務單位則分享「商業邏輯」,讓系統維運者了解每個資料需求背後的意義,讓雙方理解彼此的工作流程與痛點,並試著在溝通時用對方能理解的文字說明。

2. 從「需求」轉為「規格文件」

  • 業務單位:「我要看『銷售成長率』」。
  • 維運單位:可以先幫我提供以下資訊嗎?
    • 需求背景與目的:為什麼需要這份資料?是為了評估業務表現,還是要跟高層報告?
    • 數據來源:希望的『銷售額』是哪個系統的資料?
    • 計算邏輯與公式:『銷售成長率』是指跟上個月比,還是跟去年同期比?確切的公式是什麼?
    • 產出形式:需要的是一個資料表,還是視覺化的圖表?
    • 執行頻率:希望什麼時候可以看到最新的資料?是每天、每週,還是每月?

制定標準化的需求表單,明確定義資料使用者需要提供的資訊,維運單位則主動引導,將需求分解為具體細節,雙方透過共同填寫規格的過程,對齊對需求的理解達成共識。

回到一開頭的衝突,根源在於雙方對「資料」有著不同的定義。一個將資料視為價值,一個將資料視為負擔。然而,這兩個觀點並非對立,而是「產品思維」的一體兩面。試著以「產品思維」經營資料團隊,系統維運者保障了資料產品的「穩定性」;資料使用者則定義了資料產品的「功能與價值」。

下次資料跑不出來時,試著不要再問「為什麼」,而是問「我們可以怎麼做?」


上一篇
[Day 14] 專案組織盤點的重要性
下一篇
[ Day 16 ] Waterfall vs Scrum Backlog 的專案管理方式
系列文
資料專案修羅場,30天手把手教你暗黑求生術!!!17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