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6
0
AI & Data

資料專案修羅場,30天手把手教你暗黑求生術!!!系列 第 16

[ Day 16 ] Waterfall vs Scrum Backlog 的專案管理方式

  • 分享至 

  • xImage
  •  

前言:建築師的藍圖 vs. 探險家的地圖

在專案管理的領域中,我們總是在尋找最適合的執行方法。其中,Waterfall (瀑布式)Scrum (敏捷開發) 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世界觀。

Waterfall 像是一位建築師,堅持在動工前必須畫好每一張精確的藍圖,按圖施工,一步都不能錯;而 Scrum 則像是一位探險家,他有一張標示了最終目的地和已知地點的地圖 (Product Backlog),但實際路徑需要邊走邊探索,隨時應對途中的變化。

在我們的實務經驗中,資料專案的高度不確定性與複雜性,讓 Waterfall 的管理方式越來越窒礙難行。

專案管理哲學:一表看懂 Waterfall vs. Scrum

這兩種方法論各有其擁護者與適用情境。
為了讓大家快速理解,以下用一張表格直接比較兩者的核心差異:

Waterfall (瀑布式) - 按圖施工的紀律 Scrum (敏捷式) - 邊走邊修正的智慧
特性 線性、循序、不可逆。 流程如「需求分析 -> 設計 -> 開發 -> 測試 -> 部署」,需嚴格完成前一階段才能進入下一階段。 迭代、增量、週期性。 在 2-4 週的短週期 (Sprint) 內,從待辦清單 (Backlog) 中完成最高優先級的功能。
優點 結構清晰,易於管理;時程與預算在初期就能明確規劃。 適應性強,能快速回應變化;早期並持續地交付價值,風險分散。
缺點 缺乏彈性,後期修改成本極高;客戶需等到最後才能看到成果,回饋延遲。 專案總時程與成本較難精準預測;對團隊的自律與溝通能力要求高。
適用情境 需求固定、目標明確的專案。 例如:建築工程、固定規格的硬體製造。 需求未知、複雜多變的專案。 例如:軟體開發、產品研發、資料專案。

從上表可以看出,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對「變化」的態度。而這一點,正是資料專案管理的核心關鍵。

資料專案越來越不適合用 Waterfall 來管理?

資料專案的範圍橫跨整個資料生命週期,其核心是「探索未知」與「發現洞見」,這與 Waterfall 要求「事先定義一切」的本質完全相悖。我們很難在專案初期就預測所有細節,更多時候是「摸著石頭過河」。

  1. 高度的不確定性:專案開始前,你無法預知資料的品質、裡面藏著什麼關聯性,也無法保證最終模型的準確度。為此制定一份不變的藍圖,根本不切實際。
  2. 需求的演化性:資料專案的過程是「提問 -> 分析 -> 發現 -> 提出新問題」的循環。當你給客戶看了第一版分析圖表,他們幾乎總會說:「喔!很有趣,那你可以再幫我分析 X 和 Y 的關係嗎?」在 Waterfall 中,這是災難性的「需求變更」;在 Scrum 中,這只是 Backlog 中一個新的、高優先級的項目。
  3. 對快速回饋的依賴:團隊需要快速做出初步成果交付給客戶,來驗證方向是否正確。若依照 Waterfall 規劃,等到一個月後才交付「完美」報告,卻發現方向從一開始就錯了,輕則專案延期、成本浪費,重則專案失敗,甚至讓公司面臨違約風險。

結論:為你的資料專案,選擇地圖而非藍圖

Waterfall 的紀律在特定情境下有其價值,但面對資料專案的探索天性(甚至是快速變動的 AI 時代),它的適用性正變得越來越低。

選擇 Scrum,就是選擇了一張能隨時標記新發現、調整路線的活地圖。它承認我們無法預知未來,並賦予我們應對變化的能力。這才是帶領資料專案走向成功的關鍵。


上一篇
[ Day 15 ] 資料使用者和系統維運者的愛恨糾葛
下一篇
[ Day 17 ] 如何處理來自四面八方的大量資訊
系列文
資料專案修羅場,30天手把手教你暗黑求生術!!!17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