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不只是靜態的內容展示,使用者希望點擊按鈕、滑鼠移入或滾動時能看到即時回應。JavaScript 就是負責實現這些互動的核心,它能讓網頁對使用者操作做出反應,並配合 CSS 的過渡(Transition)或動畫(Animation),讓效果自然生動。在第13天,我們聊過 CSS 的過渡(Transition)和動畫(Animation),這些效果讓網頁看起來更自然,也能增加視覺上的動感。但動畫只是「表現」的一部分,如果希望網頁能對使用者的操作做出回應,就需要 JavaScript 來負責「行為」。
JavaScript 是讓網頁互動的核心,它可以偵測使用者的操作,例如點擊按鈕、滑鼠移入、滾動頁面或輸入表單,並根據這些操作改變網頁的狀態。透過 JavaScript,網頁可以動態展開或收合內容、在表單送出前檢查欄位是否完整,或在滾動頁面時顯示或隱藏提示訊息。
JavaScript 和 CSS 的過渡或動畫常常搭配使用。透過改變元素的 class 或 style,JavaScript 可以觸發 CSS Transition 來讓按鈕背景顏色平滑變化,或透過 CSS Animation 讓區塊做淡入、彈跳等效果。這樣互動行為和視覺效果就能結合,讓網頁不僅會動,還能對使用者的操作做出即時回應。
JavaScript 可以直接寫在 HTML 裡,也可以搭配框架(如 React、Vue)實現更複雜的功能。簡單來說,JavaScript 負責行為和互動,而 CSS 則負責呈現和動畫效果。兩者搭配,可以做出既生動又好操作的網頁。
學習心得
JavaScript 就像網頁的靈魂,負責讓使用者操作產生即時回應,而 CSS 則負責呈現和動畫效果。點擊按鈕展開內容、表單驗證提示或滾動出現訊息等互動效果,都能透過 JavaScript 和 CSS 的搭配順暢呈現。理解這個概念後,我覺得網頁不只是靜態資訊,而是能與使用者互動的動態工具,也讓我更期待未來用 JavaScript 讓網頁真正「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