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賽] Day 19:全球預警情報網hisecure的文章來自ithome,ithome的文章又來自國外,我如果從源頭尋找會不會更快
the hacker news Google Patches Chrome Zero-Day CVE-2025-10585 as Active V8 Exploit Threatens Millions Sep 18, 2025 it home Google發布Chrome 140更新,修補今年第6個零時差漏洞 本週Google針對電腦版、安卓版Chrome,以及ChromeOS、ChromeOS Flex作業系統用戶發布更新,修補已被利用的V8類型混淆漏洞CVE-2025-10585,此為今年的第6個Chrome零時差漏洞 文/周峻佑|2025-09-19發表 臺灣學術網路危機處理中心 [安全通告]Google發布Chrome 140更新,修補今年第6個零時差漏洞 發佈日期:2025-09-19
1) 事件與來源關係(時序、誰引用誰)
- Google 在 9/17 發布了 Stable 更新(140.0.7339.185/.186),說明修補了多項漏洞並指出 CVE-2025-10585(V8 type-confusion)已在野外被利用。(Chrome Releases)
- 許多資安媒體很快跟進報導(例如 The Hacker News 在 9/18 報導 Google 已修補並指出該漏洞正被利用)。這類新聞通常直接以 Google 的公告(或 Google TAG 的通告)與其他資安廠商分析為來源。(The Hacker News)
- 本地媒體(iThome)在 9/19 發文,內容同樣是關於 Chrome 140 的更新,並引用/參考了國外報導與資安廠商的評估。也就是說 iThome 在時間點上落後於 Hacker News,但內容是針對同一個 Google 更新做的本地化整理。(iThome)
- Tenable(及其 Nessus 插件/CVE 索引)提供了 CVE 的技術描述、掃描/檢測插件與評估意見,許多媒體在解析風險或提供掃描方式時會參考 Tenable 的 CVE 條目或 Nessus 插件資料。換句話說:技術來源(Google + 資安廠商分析)→ 媒體報導(Hacker News 等)→ 本地再轉述(iThome、TACCST)。(Tenable®)
2) 為什麼會看到「不同媒體引用不同來源/時間差」
- 媒體速度差:國際媒體(或聚合站)通常在 Google 發布後數小時內就報導;本地媒體會花時間翻譯、核實或補上本地化說明,故可能晚一天。(Chrome Releases)
- 技術引用鏈:有些媒體直接讀 Google 原廠公告或 Chromium issue;有些媒體引用資安廠商(如 Tenable、Nessus)的分析或漏洞掃描插件來說明影響面或檢測方式,這會出現「同一事件但引用 Tenable 的技術細節」的情形。(Tenable®)
3) 對我負責的環境應立即採取的具體動作(優先順序 & 可執行指令)
優先級 A — 立即「補丁/升級」(必要且最有效)
- 立即確認並把所有受管理的 Chrome 升到 140.0.7339.185 或以上(Windows/Mac/Linux 對應版本)。用戶端手動檢查:Chrome > Help > About Google Chrome(或企業用可用管理工具強制部署)。(來源:Google release)(Chrome Releases)
- ChromeOS / Chrome for Android 也要同步升級(若你的校園設備或教職員手機管理也可強制更新)。(Chrome Releases)
優先級 B — 偵測與掃描(同時進行)
3. 用掃描器檢測網內未更新的 Chromium/Edge 產品:Tenable/Nessus 對應的 CVE/Plugin 已有條目(可用 Nessus/Qualys/其他掃描器跑 CVE-2025-10585 檢測)。Nessus plugin 舉例列表可查詢 Tenable 頁面。(Tenable®)
- 若你用 Tenable/Nessus:跑該 CVE 的插件集合(plugin ID 在 Tenable 的 plugin 列表可見)。(Tenable®)
- EDR / 日誌偵測:搜尋在修補前可疑行為,例如瀏覽器被誘導到不尋常的 JS/HTML(外部可疑域名)、Chrome 子程序産生異常可執行檔被載入、或出現未授權的子流程(spawn chain)。(常見舞弊指標:大量 crash、異常堆疊追蹤、短時間內大量從瀏覽器啟動的外部程式)——這些屬於行為檢測/後續追蹤。
優先級 C — 網路 / 暫時緩解
5. 若不能立即對所有端點升級:
- 針對內部 Proxy / WAF / URL filtering,短期封鎖或檢查已知惡意或不信任網域,並阻擋可疑 payload。
- 在邊界 / IDS/IPS 加 signature:廠商可能很快會釋出 IDS 規則或 YARA/Suricata 規則(可向你的廠商索取或追蹤 Tenable/IDS 供應商公告)。(Tenable®)
4) 技術檢測 / 掃描建議(立刻可向ollama下的步驟)
- 以 Tenable/Nessus 為例:更新 Nessus 插件庫,跑 CVE-2025-10585 相關插件(plugin IDs 可見 Tenable CVE 頁與 plugin 列表)。若 plugin 回報「易受影響」,列報並安排更新。(Tenable®)
- 使用 EDR 做上列行為搜尋(可搜尋未授權 child process、異常網路連線或已知 exploit payload 的 IOC)。
- 檢查 Chrome Crash 報表(若大量 crash 則需特別留意可能被 exploit 的跡象)。
5) 對於要發佈公告時可以採用的寫法
「Google 已於 2025-09-17 釋出 Chrome 140.0.7339.185/.186 以修補包括 CVE-2025-10585(V8 type-confusion,已被觀測利用)等高風險弱點。請各單位立即檢查並將 Chrome 升級至上述版本;無法立即升級者請暫時強化瀏覽器流量檢查與 URL 篩選,並以 Tenable/Nessus 等工具掃描未更新設備。參考原始通報:Google Release/Tenable CVE 條目。」(可引用 Google 與 Tenable 原始頁面作為來源。)(Chrome Releases)
6) 為什麼 TACCST 會引用 iThome 而非直接引用 Hacker News 或 Tenable?
- 在本地通報或公告時單位常會選用「本地化整理過的中文報導」以便讀者理解與內部轉發(iThome 為本地媒體);這不代表技術來源不可靠,但若要做技術性通告(例如稽核或掃描條目),最好直接引用 原始來源(Google 官方 release、Chromium issue、Tenable/NVD 的 CVE 條目),這樣準確與可追溯性最高。建議 TACCST 在技術公告中同時附上 Google 與 Tenable/NVD 的連結(作為 primary sources),並在通報末尾註明本地媒體作為「參考閱讀」。(Chrome Releases)
7) 簡短行動清單(直接可下的步)
- 立刻確認管理範圍內 Chrome 版本(自動或手動檢查)。(Chrome Releases)
- 若有管理平台(GPO、SCCM、Chrome for Business/ADMX、MSI 部署),推送 140.0.7339.185+。(Chrome Releases)
- 用 Tenable / Nessus /其他掃描器跑 CVE-2025-10585 檢測,記錄受影響主機清單。(Tenable®)
- 在 EDR/IDS 上啟用/新增對可疑瀏覽器下行載入或 JS exploit 的偵測規則(聯絡你的 EDR/IDS 供應商取得 signature)。
- 更新內部通報(引用 Google 與 Tenable 原始資料),同時對使用者發布「請立即重啟瀏覽器以套用更新」的簡短說明。
一頁總覽 — 分類與用途(先看結論)
- 快速警示(先聲奪人,當「警鈴」):The Hacker News、BleepingComputer、Tom’s Guide、Krebs on Security。這些速度快、易讀,但不可單獨當作修補決策依據。
- 權威來源(用來做正式判斷與追溯):廠商公告(Google Chrome Releases 等)、NVD(modified feed)、CISA KEV。這些要用於正式優先級判定與合規回報。(Chrome Releases)
- 技術分析與掃描支援(提供規則/插件/掃描):Tenable Research / Nessus、ZDI(Zero Day Initiative)、CERT/CC、各大廠商的安全研究頁(MSRC、Adobe PSIRT 等)。這類資源會很快提供可用掃描器規則或利用情資。(Tenable®)
- 生態/社群/指標(補充偵測線索):SANS ISC、各國 CERT(JPCERT, CERT-EU 等)、安全研究者 Blog、Github 上的 YARA/Suricata 規則、Threat feeds。(SANS Internet Storm Center)
具體可信來源(可直接訂閱或串 API / RSS)
-
Google Chrome Releases(官方) — 最直接的補丁、版本號與修補說明。一定要追。(Chrome Releases)
-
CISA — KEV (Known Exploited Vulnerabilities) — 官方列出的「已在野外被利用」清單,供高優先級處理。KEV 可下載/訂閱。(cisa.gov)
-
NVD(NIST)modified feed / JSON API — 欄位齊全、機器可讀、可做自動化判斷(例如每天比對 modified feed)。(NVD)
-
Tenable(Research / CVE database / RSS) — 提供 CVE 分析、Nessus plugin 與掃描支援,容易整入 VM(Vulnerability Management)流程。(Tenable®)
-
Zero Day Initiative (ZDI) — 快速發布研究與 advisories,有時在官方補丁前會有深入分析或緩解建議。可訂 RSS。(zerodayinitiative.com)
-
CERT/CC (Vulnerability Notes Database) — 補充技術說明與協調披露紀錄,可作為技術參考。(kb.cert.org)
-
SANS Internet Storm Center(ISC) — 提供趨勢、攻擊指標與社群日誌,對偵測線索很有幫助。(SANS Internet Storm Center)
-
新聞/快報(可作為早期提醒):The Hacker News、BleepingComputer、Tom’s Guide、Krebs 等(速度快)。BleepingComputer 有 RSS。(BleepingComputer)
怎麼訂閱與整合(實務建議)
-
MVP(最小可行組合,推薦立即建立)
- RSS/Feed 聚合器(Feedly / Inoreader):加入 The Hacker News、BleepingComputer、Google Chrome Releases、NVD modified、CISA KEV、Tenable Research。(Chrome Releases)
- 把聚合器→Slack/Teams(webhook 或 IFTTT/Distill)設定好,讓安全值班或 IT 頻道自動收到「頭條(新聞)+權威確認(NVD/CISA/Google)」兩條訊息。(cisa.gov)
-
自動化確認流程(收到頭條後)
- 頭條出現 → 腳本自動查 NVD modified(CPE match)與 CISA KEV(是否列入)→ 若任一命中,立刻建立 ticket 並觸發 Nessus/Tenable plugin 掃描(或 Qualys)。NVD 與 CISA 都有可機器抓取的 feed/API。(NVD)
-
配合 VM / IDS / EDR
- Tenable / Nessus plugin 更新並排程掃描針對該 CVE。若掃描發現受影響主機,立刻進入補丁流程。(Tenable®)
- 同時向 EDR / IDS 供應商查詢是否有檢測 signature(ZDI、Tenable、廠商研究常會提供或在其 advisories 中說明)。(zerodayinitiative.com)
哪些來源可以「信賴到可以直接作決策」?(優先順序)
-
廠商官方公告(Google、Microsoft、Apple、Adobe 等) — 最權威(直接依據)。(Chrome Releases)
-
CISA KEV(若列入) — 表示已被實際利用,需高優先度處理。(cisa.gov)
-
NVD(修改條目)與 Tenable/Qualys 的技術條目 — 當作掃描/優先級自動化的依據。(NVD)
新聞(The Hacker News、BleepingComputer)是「快速知會」,但務必以上面三者之一做最終判斷。
推薦的訂閱清單(直接貼到 Feedly / Slack)
最後的實務建議(一句話)
把 The Hacker News 當作「早期提醒」,但把決策權交給官方(vendor)、CISA KEV 與機器可讀的 NVD/Tenable feed;用 RSS → 自動檢查(腳本)→ Vulnerability Management(scan → ticket → deploy → verify)的流程把人從「逐站看官網」的工作中解放出來。(Chrome Rele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