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會議中,我經常需要撰寫會議紀錄。但難免會出現漏聽或漏錄的情況,導致事後必須再次向與會者確認發言內容。同時也得反覆聆聽音檔、逐字比對與修訂,才能完成一份完整的紀錄。有了 AI 的協助,這些常見的痛點將能有效改善,並解決我們長期面臨的下列問題:
效率低下與精力耗竭: 手動記錄和會後整理筆記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正如您的使用者畫像李明所經歷的,可能需要額外 1−2 小時)。這不僅拖慢了決策流程,也讓工作者陷入重複性的勞動。
注意力分散與投入度不足: 會議參與者在「專注討論」與「快速記錄」之間難以平衡,導致對策略性內容的投入度降低,影響會議品質。
資訊遺漏與準確性風險: 人工記錄極易遺漏重要細節,或因個人主觀理解而產生偏差,進而引發後續任務的錯誤或溝通的誤解。
知識沉澱困難: 缺乏系統化的歸檔與檢索機制,使得歷史會議中寶貴的經驗和決策,難以被快速調閱和作為企業知識資產。
# 智慧型AI會議記錄平台 - 產品規格書 (PRD)
## 1. 產品總覽 (Product Overview)
### 1.1 產品願景 (Product Vision)
我們的願景是打造一個無縫、智慧且高效的會議體驗,讓每次對話的價值都能被完整捕捉、精準提煉與高效傳遞。我們致力於消除會議記錄的繁瑣,讓團隊能更專注於策略性討論與決策,進而加速創新與協作,共同邁向一個「智慧賦能、溝通無礙」的未來。
### 1.2 產品背景與發想動機 (Background & Motivation)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會議已成為企業運作與團隊協作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現行的會議管理方式普遍效率低下,手動記錄不僅耗時耗力,更易因人為疏忽而造成資訊遺漏或理解偏差。這不僅影響了決策的即時性,也可能導致任務執行上的延誤或錯誤。
本平台發想的動機,正是為了運用領先的AI語音辨識與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革新會議記錄與管理模式。我們的目標是透過自動化與智慧化的解決方案,讓團隊成員從重複性的記錄工作中解放出來,將寶貴的精力投入到更具創造性與戰略性的工作中。
### 1.3 欲解決的問題 (Problem Statement)
* **效率低下:** 手動記錄會議內容極為耗時,會後整理更是消耗大量精力,拖慢了決策與執行速度。
* **注意力分散:** 會議參與者在記錄與專注討論之間難以平衡,影響了其對會議內容的投入度與貢獻。
* **資訊遺漏與不準確:** 人為記錄容易遺漏重要細節,或因個人理解偏差導致記錄不準確,引發後續溝通誤解或任務執行錯誤。
* **知識沉澱困難:** 缺乏有效的會議內容歸檔與檢索機制,使歷史會議的寶貴資訊難以被快速調閱與利用。
### 1.4 解決方案概述 (Solution Overview)
「智慧型AI會議記錄平台」是一個基於雲端,整合了尖端AI語音轉錄與自然語言理解技術的解決方案。它能夠即時將會議音訊轉換為文字稿,並進一步智慧提煉核心摘要、行動項目與關鍵決策點。平台提供直觀的介面,支援多方協作編輯、快速分享與高效檢索,旨在全面提升會議效率與資訊管理品質。
### 1.5 產品價值主張 (Product Value Proposition)
* **效率飛躍:** 大幅縮減會議記錄與整理時間,加速決策與任務執行。
* **資訊精準:** AI 自動轉錄與摘要,確保會議內容的完整性與準確性。
* **專注提升:** 讓參與者能更專注於討論本身,提升會議品質與參與度。
* **知識沉澱:** 系統化歸檔所有會議內容,打造可搜尋、可回溯的企業知識庫。
* **協作強化:** 支援多方即時協作與分享,促進團隊溝通與協同工作。
## 2. 目標客群與使用者畫像 (Target Audience & User Personas)
### 2.1 主要目標客群 (Primary Target Audience)
* **中小型企業與新創公司:** 追求高效運營,資源有限,希望透過科技提升團隊生產力。
* **跨部門團隊:** 經常舉行內部協作會議,需要高效溝通與明確的行動指引。
* **專案經理與團隊主管:** 負責會議組織、內容審閱與任務分配,對會議效率與成果負有直接責任。
* **銷售與客戶成功團隊:** 需記錄客戶溝通細節,確保資訊準確無誤。
### 2.2 使用者畫像範例 (Example User Persona)
**姓名:** 李明 (Ming Li)
**職稱:** 專案經理 (Project Manager)
**年齡:** 35 歲
**公司規模:** 中型科技公司 (約 200 人)
**背景:** 李明負責多個專案的協調與進度管理。他每天有 3-4 場會議,包括內部跨部門會議和外部客戶會議。他目前使用筆記本和手寫記錄,或在電腦上打字,但常常在記錄時錯過重要討論點。
**痛點:**
* 每次會議後,都需要花費額外 1-2 小時整理筆記、提煉行動項目,並發送給團隊,嚴重擠佔工作時間。
* 有時因記錄不夠詳細或不準確,導致團隊成員對任務理解產生偏差。
* 當會議討論熱烈時,難以同時專注於發言與記錄。
* 想找過去會議的某個決策點或細節時,往往需要翻閱大量筆記,效率極低。
**目標:**
* 自動化會議記錄,讓她能更專注於會議討論。
* 快速生成精準的會議摘要和行動項目清單。
* 輕鬆分享會議記錄給所有相關成員。
* 能夠快速檢索歷史會議內容。
**技術熟悉度:** 中高。習慣使用各種協作工具與生產力軟體。
## 3. 最小可行產品 (MVP) 核心功能 (Core Features for MVP)
我們將聚焦於以下 4 個核心功能,它們是實現產品核心價值、解決用戶燃眉之急的基石。
### 3.1 功能範疇與優先級 (Feature Scope & Priority)
MVP 階段將優先推出最能直接解決會議記錄痛點的功能,以驗證市場需求與核心技術的可行性。
### 3.2 核心功能詳述 (Detailed Core Features)
#### 功能一:即時音訊轉錄與辨識 (Real-time Audio Transcription & Recognition)
* **功能描述:** 平台能夠即時捕捉會議中的語音,並將其高準確度地轉錄為可編輯的文字稿。支援多說話者辨識,並對發言人進行標記。
* **使用者故事 (User Story):**
* **User Story 1.1:** 身為一名會議參與者,我希望平台能夠即時將所有口語內容轉錄成文字,這樣我就可以專注於討論,而不用擔心錯過任何資訊。
* **User Story 1.2:** 身為一名會議召集人,我希望轉錄的內容能夠清楚區分不同發言人,這樣我就可以快速理解誰說了什麼。
* **User Story 1.3:** 身為一名產品經理,我希望即使在有背景噪音的環境下,轉錄的準確度依然能保持在較高水準,以確保會議內容的完整性。
* **驗收標準 (Acceptance Criteria):**
* AC 1.1: 平台需在會議開始後 5 秒內啟動錄音與即時轉錄功能。
* AC 1.2: 轉錄文字與語音的延遲時間應小於 3 秒。
* AC 1.3: 對於清晰的標準語音,轉錄準確度需達到 90% 以上 (以字詞錯誤率 WER 衡量)。
* AC 1.4: 系統需能自動或手動識別並標記至少 3 位不同的發言人。
* AC 1.5: 使用者可隨時暫停、恢復或結束錄音與轉錄。
#### 功能二:智慧會議摘要與重點提煉 (Intelligent Meeting Summary & Key Takeaways)
* **功能描述:** 平台在會議結束後,運用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自動從完整的轉錄稿中提煉出會議核心摘要、關鍵決策、行動項目與開放性問題。
* **使用者故事 (User Story):**
* **User Story 2.1:** 身為一名會議召集人,我希望在會議結束後,平台能自動生成一份簡潔的會議摘要,這樣我就不用花費大量時間手動整理。
* **User Story 2.2:** 身為一名團隊主管,我希望摘要中能清晰列出所有承諾的行動項目及其負責人(若可辨識),這樣我就可以快速分配任務並追蹤進度。
* **User Story 2.3:** 身為一名會議參與者,我希望摘要能自動標示出關鍵決策點,以便我快速回顧會議核心內容。
* **驗收標準 (Acceptance Criteria):**
* AC 2.1: 會議結束後 5 分鐘內,需生成初步的會議摘要與重點提煉。
* AC 2.2: 摘要內容應包含會議主題、主要討論點、關鍵決策與行動項目(如有明確提及)。
* AC 2.3: 產生的摘要長度應為原始轉錄稿的 10-20% 之間,並保持語義連貫性。
* AC 2.4: 行動項目應以條列式呈現,並盡可能包含動詞、受詞和負責人。
#### 功能三:會議記錄編輯、分享與協作 (Meeting Note Editing, Sharing & Collaboration)
* **功能描述:** 允許使用者對自動生成的轉錄稿和摘要進行手動編輯與校正。支援將會議記錄透過連結或郵件快速分享給其他成員,並提供多人在線協作編輯功能。
* **使用者故事 (User Story):**
* **User Story 3.1:** 身為一名會議召集人,我希望能夠對 AI 生成的會議記錄進行手動編輯和潤飾,確保內容百分之百準確。
* **User Story 3.2:** 身為一名團隊成員,我希望能夠輕鬆地將會議記錄分享給其他沒有參與會議的同事,讓他們快速了解會議內容。
* **User Story 3.3:** 身為一名專案經理,我希望多個團隊成員可以同時在線對會議記錄進行協作編輯,提高效率。
* **User Story 3.4:** 身為一名會議參與者,我希望可以在轉錄稿中快速搜尋關鍵字,以便回顧特定討論內容。
* **驗收標準 (Acceptance Criteria):**
* AC 3.1: 平台需提供功能完善的文字編輯器,支援基本的文字格式化(粗體、斜體、列表等)。
* AC 3.2: 使用者可透過生成安全分享連結或直接輸入郵件地址來分享會議記錄,並可設定閱覽或編輯權限。
* AC 3.3: 支援至少 5 位使用者同時對同一份會議記錄進行協作編輯,並即時顯示他人的游標與編輯內容。
* AC 3.4: 編輯後的內容需能自動保存,並可查看版本歷史記錄。
* AC 3.5: 平台需提供全文檢索功能,使用者可透過關鍵字在轉錄稿中快速定位相關內容。
#### 功能四:多國語言介面支援 (Multi-language Interface Support)
* **功能描述:** 平台提供多國語言使用者介面,允許使用者在設定中切換顯示語言,首批至少支援繁體中文與英文。
* **使用者故事 (User Story):**
* **User Story 4.1:** 身為一名全球化企業的員工,我希望可以將平台的介面語言設定為我最熟悉的語言 (例如繁體中文或英文),以便更流暢地使用產品。
* **User Story 4.2:** 身為一名初次使用者,我希望在註冊或登入後,平台能根據我的瀏覽器設定或地理位置,預設顯示合適的語言介面。
* **驗收標準 (Acceptance Criteria):**
* AC 4.1: 在「設定」頁面中,需提供「語言」選項,用戶可在此選擇「繁體中文」或「English」。
* AC 4.2: 切換語言後,所有介面元素(菜單、按鈕、提示訊息等)應立即以選定的語言顯示。
* AC 4.3: 平台需確保所有核心功能流程在兩種語言介面下均能正常運作。
* AC 4.4: 產品首次載入時,應具備自動偵測並建議語言的功能。
## 4. 設計與使用者體驗原則 (Design & UX Principles)
我們的設計將圍繞以下核心原則展開,以確保提供卓越的使用體驗:
* **直覺易用 (Intuitive & Accessible):** 介面簡潔、導航清晰,即使是初次使用的用戶也能快速上手,無需冗長的教學。
* **效率導向 (Efficiency-Driven):** 最小化用戶操作路徑,核心功能觸手可及,幫助用戶在最短時間內達成目標。
* **可靠穩定 (Reliable & Robust):** 確保音訊處理與AI分析的穩定性與準確性,建立用戶信任。
* **安全隱私 (Secure & Private):** 會議內容涉及敏感資訊,數據安全與用戶隱私是設計與技術實現的最高優先級。
* **視覺簡潔 (Clean & Modern Aesthetics):** 採用現代簡約的設計風格,提供舒適的視覺體驗,減少視覺干擾。
* **反饋即時 (Instant Feedback):** 對於用戶的操作和系統狀態,提供即時、清晰的反饋。
上午 8:41:04
),這對於會後校對和查找特定討論點極為重要,讓知識沉澱具備可回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