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九天的密集分享與實戰演練,從 Day 8 的天氣提醒管家,到 Day 16 的 HTTP Request 萬能節點,我們一起經歷了從「對內溝通」到「對外廣播」的完整蛻變。
還記得 Day 8 時,我們還在為如何從複雜的 JSON 數據中提取溫度資訊而苦惱,現在的你,已經能夠自信地設計出跨三個社交平台的自動化發文系統了!
今天,讓我們稍微放慢腳步,回顧並整理這段時間學到的核心技能、解鎖的節點,以及你現在已經具備的能力。這不只是一場複習,更是一次技能盤點——讓你清楚看見自己的成長軌跡,並為接下來的進階挑戰做好準備。
讓我們用一張表格,清楚回顧這九天的學習重點:
天數 | 主題 | 核心能力 | 關鍵節點 |
---|---|---|---|
Day 8 | Discord 天氣管家 | 複雜數據處理、邏輯判斷、即時通訊 | Edit Fields、Split Out、If、Aggregate、Code、Discord |
Day 9 | Facebook API 憑證 | Meta 平台認證、access token 取得 | Facebook Graph API |
Day 10 | FB 圖文發文 | 雲端儲存整合、AI 視覺分析、Binary Data 處理 | Google Drive、Gemini Analyze Image、Merge |
Day 11 | Instagram 憑證 | IG 專業帳號設置、跨平台權限管理 | - |
Day 12 | IG 圖文發布 | 公開 URL 生成、Container 機制 | Supabase、HTTP Request (IG 兩階段發布) |
Day 13 | Threads 憑證 | Threads 獨立 App 設置、測試用戶管理 | - |
Day 14 | Threads 自動發文 | 長期 Token 取得、Threads API 操作 | HTTP Request (Threads ) |
Day 15 | Meta 三平台整合 | 工作流設計思維、Subworkflow 架構 | Execute sub-workflow、資料流管理 |
Day 16 | HTTP Request 深度分析 | API 文件閱讀、自訂節點設計 | HTTP Request (深度應用) |
這幾天掌握的技能:
Edit Fields
從複雜 JSON 中提取所需欄位Split Out
將1個 item 中資料的陣列拆分成獨立 itemsIf
節點進行條件篩選Aggregate
將多個 items 合併merge
節點將不同分支的資料合併,並可等待兩個分支都執行完成Code
節點編寫 JavaScript 進行複雜格式化認證流程:
發文流程:
feed
edge)photos
edge + Binary Data)前置條件:
instagram_content_publish
等權限Container 機制 (兩階段發布):
關鍵差異: IG 不接受直接上傳檔案,必須提供 URL (不可以是Google Drive 連結)
特殊設定:
th_exchange_token
API 手動取得(後續也可透過 HTTP request 節點取得、延長)API 操作:
POST https://graph.threads.net/v1.0/{user_id}/threads
POST https://graph.threads.net/v1.0/{user_id}/threads_publish
工作流設計思維:
設計階段 | 關鍵考量 | 解決方案 |
---|---|---|
數據共享 | 三平台需要相同的圖片和文案 | 在分支前先處理完畢,再分流 |
執行順序 | n8n 是依序執行分支 | 使用 Merge 節點確保所有分支完成後再歸檔 |
Binary Data 傳遞 | Binary 無法跨節點傳遞 | 從 Download 節點直接連線到需要的節點 |
容器準備時間 | IG/Threads 需等待 Container 準備完成 | 加入 Wait 節點 (圖片 3-5 秒,影片更久) |
Subworkflow 最佳實踐:
將子工作流模組化後,整個流程會變成如下所示 :排程觸發 → 檔案獲取子工作流 → 生成文案與 URL 子工作流 → Meta 三平台上傳子工作流 → 檔案歸檔子工作流
優點:
API 文件閱讀能力:
API 元素 | 說明 | 範例 |
---|---|---|
URL/Endpoint | API 的「地址」 | https://graph.threads.net/v1.0/{user_id}/threads |
HTTP Method | 操作意圖 | GET(查詢)、POST(新增)、PUT/PATCH(更新)、DELETE(刪除) |
Header | 身份認證 | Authorization: Bearer {token} (可以存程 n8n 憑證,或是依官方文件用access_token 參數帶入) |
Query Parameters | URL 後的篩選條件 | ?media_type=IMAGE&text=文案 |
Body | POST/PUT 的主要內容 | JSON 格式的圖片 URL、文案等 |
實戰演練: 對照 FB Graph API 官方文件,手動設計 HTTP Request 節點發布粉專貼文
Method
: POST
URL
: https://graph.facebook.com/v21.0/{page_id}/feed
Authentication
: Bearer Token
或 以儲存的Facebook Credential
Body Parameters
:
message
: 貼文內容
技能提升: 現在你不再受限於「n8n 有沒有內建節點」,只要平台提供 API,你就能自己打造節點!
節點 | 主要功能 | 使用時機 |
---|---|---|
Edit Fields | 提取/重命名/新增欄位 | 從複雜 JSON 中挑出所需資料 |
Split Out | 將陣列拆分成多個 items | 需要對每個元素獨立處理時 |
Aggregate | 將多個 items 合併 | 需要彙總結果或生成列表時 |
Merge | 將不同分支的資料合併 | 資料來源為不同分支、需要多條分支都執行完才繼續往下執行時 |
If 節點:
Merge 節點:
可以發現 Merge 節點在流程控制、資料處理上都非常好用
服務 | 用途 | 關鍵設定 |
---|---|---|
Google Drive | 素材庫 | OAuth 認證、API 啟用 |
Supabase Storage | 公開 URL 生成 | Bearer Token、Bucket 設定 |
Gemini | 圖片分析與文案生成 | API Key、Input Field Name、提示詞 |
Discord | 即時通訊 | Webhook URL |
問題: Token 過期或權限不足
排查步驟:
pages_manage_posts
)問題: 節點無法讀取到前面的資料
常見原因:
Facebook:
Instagram:
Threads:
threads_user_id
是否正確、利用回傳的錯誤訊息/錯誤代碼去搜尋如果你一路跟著文章實作到這裡,你應該為自己感到驕傲!
從 Day 8 可能會連 JSON 格式都覺得複雜,到現在能設計出跨三平台的自動化系統,這不只是技術的進步,更是思維方式的蛻變。
你學會了:
這些能力,不只適用於 n8n,更是所有自動化、程式設計領域的通用技能!
今天的中期回顧,希望幫助你清楚看見自己的成長軌跡。從數據處理到平台整合,從單一功能到複雜架構,你已經走了很遠。
但這只是開始!
接下來,我們將探索更多 n8n 的可能性。或許是深入 Webhook 的雙向溝通,或許是資料庫的自動化管理,又或許是更多實用的商業場景應用。
無論如何,你現在已經具備了堅實的基礎。接下來的挑戰,只會讓你變得更強!
準備好繼續這段自動化旅程了嗎?我們明天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