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s 文件管理、eSign 電子簽署、合約條款分析
想像一家忙碌的律師事務所,每天都有大量合約在律師與客戶之間往返修改與審核。傳統流程中,律師可能透過電子郵件來回傳送 Word 檔,造成版本混亂,常常不確定最新版本是哪一份;而且每次簽署都得列印、簽名、掃描,耗時又容易出錯,使簽署效率低下。
更麻煩的是,在合約審閱過程中,律師需要留意法遵風險,但人工逐條檢視冗長條款不僅費力,也有遺漏重點的可能。
種種痛點表明,律所需要一套智慧化的契約處理流程,來自動管理不同版本的合約、加速線上簽署、並且在審查條款時給出風險提醒。同時,簽署完成後的合約以及相關證據(簽署時間、IP、驗證記錄等)也必須可靠保存,以備將來可能的法律舉證需求。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下面介紹一站式智慧合約簽署流程。整體架構如圖所示,涵蓋從合約上傳、AI 條款審查、律師與客戶電子簽署,一直到簽署後文件與證據保存的完整資料流。
上面流程中,合約文件自上傳後即進入自動化的處理管道:Documents 模組接收到文件會觸發一個 Webhook 呼叫我們部署的 FastAPI 服務,將檔案內容送入 GPT-5 等大型語言模型進行條款審查;AI 分析結果(例如條款摘要、風險警示)會即時貼在該文件的 Odoo 討論串(Chatter) 中供律師參考。
律師根據 AI 建議調整完合約後,一鍵啟動 Sign 模組 的電子簽署流程:系統自動為律師與客戶插入簽名欄位並設定簽署順序,透過 Email 或簡訊發出簽署邀請。客戶點擊連結即可在線簽署,律師也可同步簽署或最後進行確認。
簽署完成後,Odoo 會將簽好電子簽名的 PDF 正本回存至 Documents 模組指定的資料夾,並保存簽署過程的相關日誌記錄(例如簽署時間戳、簽署者 IP、驗證方式等)作為日後的證據檔案。
Odoo 18 的 Documents 文件管理模組為合約的數位化管理提供了強大功能。律師可將各種合約文件上傳至對應客戶或案件的資料夾下,由於 Documents 模組支援自動版本控制,每次上傳的新檔案都可視為新版本保存。
這意味著即使客戶對合約反覆修訂,我們仍可追蹤所有歷史版本,需要時可下載比對,或在 Odoo 介面直接檢視版本差異。此外,Documents 模組允許對關鍵文件設置鎖定 (Lock),一旦律師將最終版合約鎖定,任何人未經授權便無法修改。在檔案命名與歸檔方面,我們可以自訂合約文件的命名規則(例如自動帶入案件編號、當事人姓名),也能利用 Odoo 的標籤 (Tags) 與目錄結構對合約分類。
安全性上,Documents 模組提供細粒度的權限控管與共享機制:律所內部可透過使用者權限決定誰能讀取或編輯合約,而對外部客戶則可使用 Odoo 18 新增的門戶分享(Portal)功能,產生只讀連結供客戶下載或查看。透過門戶,外部客戶無需登入主系統也能安全地取用特定共享文件,大幅提升協作體驗。總之,Documents 模組讓合約在命名歸檔、版本管控、權限分享上都更井然有序,解決了傳統人工管理的混亂與風險。
💡 Gary’s Pro Tip|建立 PDF 簽署範本
為提高簽署效率,您可以預先建立 PDF 簽署範本,將固定出現的欄位(如公司名稱、地址、聯絡人等)設為自動填入。下次只要載入範本並套用至新合約,系統將自動帶入相關資訊,節省重新編輯時間。同時確保欄位位置與格式一致,減少人工錯誤風險。
Sign 模組是 Odoo 平台上專門用於電子簽名的應用。它允許律師將最終版合約(PDF 格式)上傳後,輕鬆地為文件加入各種簽署欄位。使用者可以直接拖放簽名欄位、日期欄位、文字欄位到 PDF 上對應的位置,並為每個欄位指定對應的簽署角色。
例如,我們可定義兩種角色:「律師」和「客戶」,並將PDF末頁的兩個簽名欄位分別指派給這兩個角色。Odoo Sign 支援多角色與多簽署方的場景,為每個欄位設定需要哪一方簽署或填寫,並且可以設定簽署順序:例如先由客戶簽署,再由律師最後簽署確認(在上傳 PDF 並添加至少兩個不同角色的簽名欄位後,可設定簽署順序,系統會按照順序依次邀請簽署人)。簽署流程的設計還包括欄位自動填入等便利功能——若簽署者的某些資訊(如姓名、公司)已存在於資料庫,對應欄位可自動帶入資料,免去重複輸入。
安全性方面,Odoo Sign 提供多種簽署驗證機制以確保簽署人的身份真實可靠。例如,我們可以為重要合約啟用 SMS 簡訊驗證:在簽署人簽名後,系統將傳送一次性驗證碼到其手機,要求輸入正確碼才能正式完成簽署。
Odoo Sign 也支援與第三方數位身份服務(如比利時/荷蘭的 itsme)整合,用更強實名驗證手段來確認簽署者身份。
整個簽署過程的工作流程均可在 Odoo 中監控:簽署邀請發出後,律師可在介面上看到每位簽署人的狀態(已讀、已簽或待簽),還能設定簽署截止日期以及自動提醒通知以防簽署逾期。值得一提的是,簽署完成的文件會自動存回 Odoo,律師可在 Documents 模組的「所有文件」清單中查閱該已簽署合約以及簽署狀態。總而言之,Odoo Sign 模組讓電子簽署變得快速、合規且高效:從欄位設計、簽署人驗證到簽署結果歸檔,全流程無縫整合在 Odoo 平台內部。
💡 Gary’s Pro Tip|電子簽署證據力
Odoo Sign 在簽署過程中自動收集了大量證據資訊。例如每位簽署人的存取日誌(時間戳、IP地址、地理位置)、文件數位指紋 (Hash) 等都被保存下來。我們應善加利用這些功能:務必在簽署完成後將簽署日誌匯出或存檔,與簽署文件一起存入檔案夾。這些紀錄包含了電子簽名的時間、簽署者電子郵件或手機驗證信息,以及文件在簽署後的哈希值,可作為未來法律上認定電子簽名有效性的有力證據。特別是哈希值能確保文件簽署後未被竄改;任何改動都會導致哈希不符,Odoo 內建的機制已確保簽署後文件的不可否認性。總之,一定要啟用並保存這些證據,提高電子簽署的法律效力。
在合約上傳至 Odoo 後引入 AI 進行條款審查,用 FastAPI 建立了一個獨立的服務,負責接收來自 Odoo 的文件內容,並調用 OpenAI GPT-5 大型語言模型對合約進行分析。
當律師將合約 PDF 上傳到指定的資料夾時,Odoo 會將該 PDF 文件發送給 FastAPI 服務的分析端點。接下來,GPT-5 模型會根據我們設計的 Prompt 對合約條款做全面審查,輸出結果包括:合約關鍵條款摘要(例如契約標的、期間、付款條款、終止條款等要點),潛在風險條款提示(例如發現合約中對某方責任過重或違約懲罰異常嚴苛的條款),以及需要特別注意的法律警語(如涉及法定強制規定或合規事項的條款)。這些 AI 結果會整理成易讀的要點或清單,透過 Odoo 的 API 回傳並附加在合約文件的 討論串(Chatter) 中,方便律師在 Odoo 介面直接查看。
為了讓 AI 分析更準確可靠,我們在 Prompt 設計上採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在發給 GPT-5 的提示中會明確指示模型:「請完全根據以下提供的合約內容進行回答,不要參考任何合約外的知識。」這種對 LLM 的約束能降低所謂的「幻覺」風險,確保 GPT-5 的建議嚴謹地以文件內容為依據,減少憑空捏造不相關的法律見解的情況(當然還是無法 100% 排除)。此外,我們還在 Prompt 中引導模型輸出結構化的結果,例如:
請閱讀以下合約並回答:
1. 摘要此合約的關鍵條款(如契約期間、付款方式、終止條款等)。
2. 列出合約中對客戶可能不利的風險條款,並簡述風險原因。
3. 提醒是否有合約條款涉及法律法規要求或重要警示語(如罰則、責任限制),並加以說明。
**請確保回答僅根據提供的合約內容,不假設未提供的資訊。**
透過上述 Prompt,GPT-5 會產生一段結構化的分析報告。例如,AI 可能回答:
「合約關鍵條款摘要:本合約有效期為2年,甲方需於每月5號支付款項...;潛在風險條款:第10條約定違約金計算方式對甲方不利,金額上不封頂,可能構成過高賠償風險;法規相關警示:合約第15條涉及個資保護,需符合個資法第XYZ條款。」
這些洞見將極大節省律師通讀條款的時間,同時提供智能風險提醒作為輔助決策依據。
💡 Gary’s Pro Tip|AI 分析結果保存
將 GPT-5 輸出的合約摘要與風險提示保存非常重要。建議將這些分析結果寫入 Odoo 的 Chatter 或附件備註中,使其與合約文件綁定保存。如此一來日後若發生爭議,律師能證明當時已盡責審閱並有AI輔助記錄,可作為專業盡職的證明之一。
接下來用部分關鍵程式碼,說明如何實現 AI 串接與自動簽署流程。
首先是 FastAPI 服務接收合約並呼叫 OpenAI API 的範例。這支簡化的程式碼展示了建立一個 FastAPI 路由,用於接收上傳的 PDF 檔案,提取文字後發送至 GPT-5 並將分析結果返回: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File, UploadFile
import openai
app = FastAPI()
# 請將 OPENAI_API_KEY 設為您的 API 金鑰
openai.api_key = "YOUR_OPENAI_API_KEY"
@app.post("/analyze_contract")
async def analyze_contract(file: UploadFile = File(...)):
# 讀取上傳的 PDF 文件內容(此處假設已轉為文字)
content_bytes = await file.read()
contract_text = content_bytes.decode("utf-8", errors="ignore")
# 構建提示 Prompt 給 GPT-5
prompt = f"""
你是一位法律助理,請根據以下合約內容進行條款審查:
1. 合約摘要:...
2. 風險條款:...
3. 法規警示:...
(請僅根據提供的合約內容回答)
合約內容:
{contract_text}
"""
response = openai.ChatCompletion.create(
model="gpt-5",
messages=[{"role": "user", "content": prompt}],
temperature=0.1, # 偏低溫度以提高可靠性
max_tokens=400
)
analysis = response.choices[0].message.content
return {"analysis": analysis}
在上述程式中,FastAPI 接收到檔案後,將其轉換為文字並嵌入我們設計的 Prompt,然後呼叫 openai.ChatCompletion
取得 GPT 的分析結果。我們設定了較低的 temperature
以讓模型儘量給出穩健、中立的回答,並控制 max_tokens
確保輸出長度在可預期範圍內。
接著,我們看 Odoo 端如何在合約上傳時自動觸發上述 AI 分析。這可以透過定義 Webhook 或撰寫自定義的 Odoo Controller/模型方法來實現。以下是一個簡化的示例(假設我們擴充了 Documents 模組的文件上傳流程):
# 假設我們擴充 Odoo Documents 的document.model或ir.attachment模型
from odoo import models, fields, api
import requests
class ContractAttachment(models.Model):
_inherit = 'ir.attachment' # 假設合約以附件形式儲存
@api.model
def create(self, vals):
# 調用原生的附件建立方法
attachment = super().create(vals)
# 若附件類型是PDF且存放在我們指定的「合約」資料夾下,則進行分析
if attachment.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and 'Contracts' in attachment.folder_id.name:
file_content = attachment._file_read(attachment.store_fname) # 讀取文件內容bytes
# 呼叫 FastAPI AI 分析服務
try:
resp = requests.post(
"http://our-fastapi-server/analyze_contract",
files={"file": file_content}
)
result = resp.json().get('analysis')
except Exception as e:
result = False
# 將 AI 分析結果貼在該文件的討論串 (Chatter)
if result:
message = "<b>AI 條款分析結果:</b><br/><pre>%s</pre>" % result
attachment.message_post(body=message, subtype_xmlid="mail.mt_comment")
return attachment
這段程式碼在每次建立附件(文件)時被呼叫。當新附件是 PDF 且屬於「Contracts」合約資料夾時,我們使用 requests.post
呼叫先前部署的 FastAPI /analyze_contract
接口,並將檔案內容作為 files
參數傳遞。FastAPI 返回的結果(JSON 格式,內含 analysis
字串)即是 GPT-5 的分析摘要。我們透過 attachment.message_post
將該結果發佈到附件所對應文件的討論串中。
這樣一來,律師在 Odoo 介面打開該合約文件時,即可在右側的聊天紀錄中看到 AI 建議的條款摘要與風險提示。這實現了一個自動審閱員的功能:上傳的瞬間合約就被 AI 快速掃描,重要資訊一目了然地呈現給律師。
當律師確認合約內容無誤後,即可啟動 Odoo Sign 的簽署流程。我們也可以將這步驟自動化:例如在律師按下「送出簽署」按鈕時,由程式自動建立簽署請求、配置簽署欄位和簽署人,然後發送通知。以下是一個使用 Odoo Sign 模組 API 的程式碼示例:
# 在合約記錄上定義動作,呼叫此函式以啟動簽署流程
def action_send_for_signing(self):
self.ensure_one()
# 1. 建立簽署模板 (sign.template) 並附上合約 PDF
template = self.env['sign.template'].create({
'attachment_id': self.attachment_id.id,
'name': f"Contract Template - {self.name}"
})
# 2. 定義簽署角色 (假設已存在名為 Lawyer 和 Client 的角色)
role_lawyer = self.env['sign.item.role'].search([('name', '=', 'Lawyer')], limit=1)
role_client = self.env['sign.item.role'].search([('name', '=', 'Client')], limit=1)
# 3. 新增簽名欄位 (sign.item) 到模板:律師簽名
self.env['sign.item'].create({
'template_id': template.id,
'name': "Lawyer Signature",
'type_id': self.env.ref('sign.field_type_signature').id, # 簽名欄位類型
'responsible_id': role_lawyer.id,
'page': 1, 'posX': 0.5, 'posY': 0.8, 'width': 0.2, 'height': 0.1
})
# 客戶簽名欄位
self.env['sign.item'].create({
'template_id': template.id,
'name': "Client Signature",
'type_id': self.env.ref('sign.field_type_signature').id,
'responsible_id': role_client.id,
'page': 1, 'posX': 0.5, 'posY': 0.9, 'width': 0.2, 'height': 0.1
})
# 4. 建立簽署請求 (sign.request),指定簽署人
sign_request = self.env['sign.request'].create({
'template_id': template.id,
'signer_ids': [
(0, 0, {'role_id': role_lawyer.id, 'partner_id': self.lawyer_id.id}),
(0, 0, {'role_id': role_client.id, 'partner_id': self.client_id.id})
],
'reference': f"Contract Signing - {self.name}"
})
# 5. 發送簽署邀請(透過Email)
sign_request.action_send_sign_request()
self.message_post(body="已發起線上簽署流程,簽署連結已發送給律師與客戶")
上述程式分為幾步:
sign.template
並關聯我們的合約 PDF;sign.item
在模板上添加簽名欄位,指定哪一頁、位置座標和對應的角色(負責人);sign.request
簽署請求,其中透過 signer_ids
列表設定兩個簽署人(一筆給律師、一筆給客戶,關聯各自角色及對應的 Odoo 聯絡人/使用者);action_send_sign_request()
自動發送電子郵件邀請。經過這些步驟,系統會各自寄出帶有獨特簽署連結的 Email 給雙方。客戶點擊連結後,即可在瀏覽器中開啟 Odoo 提供的簽署頁面,看見合約 PDF 及標示出來的簽名欄位,客戶可直接簽名提交。
律師作為另一位簽署者,也會收到類似的連結(或者律師直接在 Odoo 待簽文件中操作)。簽署過程支持簽署順序控制,例如我們可以指定客戶(Role=Client)為第1順位、律師(Role=Lawyer)為第2順位,系統將先要求客戶完成再通知律師簽署。所有簽署完成後,sign.request
物件的狀態會更新,並自動將簽署完畢的合約PDF存入我們預設的 Documents 資料夾,方便日後查閱。
💡 Gary’s Pro Tip|流程測試與備援
在正式上線前,建議針對整個流程進行多次測試,包括AI對各種類型合約的分析準確度,以及簽署流程在不同裝置、瀏覽器上的體驗。確保每一步對律師和客戶都足夠友善簡單。另外,為避免系統或服務異常導致流程中斷,應制定備援計畫。例如若 AI 分析服務暫時無法使用時,是否提示改由人工審閱;或電子簽署階段若客戶反饋收不到郵件,可有替代簽署連結的傳送方式等。提前準備這些應變措施能讓智慧流程更穩健可靠。
透過以上架構,我們為律師事務所打造了一條現代化的智慧契約處理流水線。從合約上傳、條款審查到簽署存證,所有步驟都在 Odoo 上協同完成:不但節省了律師反覆校稿與郵件往返的時間,大幅提升了作業效率;同時也因為有 AI 的輔助與系統自動保存證據,降低了法律風險並提高了合約管理的專業度。
客戶在這一流程中亦能感受到便利與透明:他們可在線快速簽約,收到的合約檔案完整附有簽署記錄,增進對律所服務的信任感。可以預見,這種將大型語言模型分析與 ERP 流程整合的解決方案,將成為未來許多行業的新標配。
律師事務所在擁抱數位轉型的道路上,運用像 Odoo 這樣的平台打造智慧簽署與證據保存系統,必將在專業性與效率上都遙遙領先。企業法務或律師們不再把時間浪費在繁瑣的行政流程上,而能專注於更高價值的法律工作,這正是科技為法律業帶來的最大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