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各位 LLM 應用開發的同好們!不知道大家在用 ChatGPT、Gemini 這些強大的大型語言模型(LLMs)時,有沒有遇過幾個令人頭痛的場景?
場景一:最新的資訊,它卻一問三不知。 儘管 LLM 已經在數十億參數上訓練過,擁有龐大的靜態參數知識,但它的知識往往有**「截止日期」**,對於剛發生的新聞或變動中的企業內部知識,常常會給出過期或籠統的回應,甚至編造虛假資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幻覺現象」, hallucination)。
場景二:寫出來的文字,就是少了點「個人特色」。 這些被訓練成「人類對齊」的 LLM 雖然能幫我們寫作,但輸出的風格卻是「一體適用」(one-size-fits-all),這可能導致語言的同質化 (homogenization of language),讓使用者難以發展自己的寫作風格。
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讓 LLM 即時存取外部世界不斷更新的知識,同時又能夠 穿上專屬的「個人風格」外衣 呢?
今天,我們就來深入探討兩大神器:專治知識時效性的 RAG(檢索增強生成),以及專攻風格客製化的 PEFT(參數效率微調)。
這兩種技術都是為了讓大型語言模型在特定任務中更有用。RAG 解決的是知識來源問題,而 PEFT(以 LoRA 為代表)則解決 輸出風格 問題。
RAG 是一種最佳化 LLM 輸出的過程。它透過引入 外部知識來源(如資料庫) 來強化 LLM 的生成結果。RAG 的核心機制是將使用者輸入(prompt)與一組相關的支援文件結合起來,然後將這些文件內容加入到輸入提示中,一起送入語言模型(Generator)進行最終的輸出。
最大的優勢在於: RAG 讓 LLM 不需要經過重新訓練,就能夠存取最新的訊息,提供可靠、基於檢索的輸出。
RAG 系統的運作流程,將傳統的 LLM 應用分解為以下三個核心環節:
建立外部資料 (Indexing):
擷取相關資訊 (Retrieval):
增強 LLM 提示與生成 (Augmentation & Generation):
在實際建構 RAG 系統時,開發者會使用特定的技術堆疊:
all-MiniLM-L6-v2
)。PEFT 是一種高效能的模型微調方法。隨著現今最先進的 LLM 規模越來越大,進行**「完整模型微調」(full model finetuning)** 已難以負荷。PEFT 允許開發者使用少量參數微調,就能客製化 LLM 的輸出來匹配個別使用者的 語氣、風格和個人風格(idiolect)。
我們的研究引入了 StyleTunedLM 這種新穎方法,它正是利用 LoRA (Low-Rank Adaptation) 進行高效的 LLM 風格微調。
概念 | 說明 |
---|---|
目標 | 在保留模型理解和遵循自然語言指令能力的同時,讓模型採用目標作者的個人風格。 |
方法 | 透過微調 LoRA 適配器 (LoRA adapters),針對特定作者的非結構化文本資料集進行訓練。 |
優勢 | 相較於依賴提示詞結構的 提示詞工程(Prompt Engineering) 或 少範例學習(Few-shot learning),PEFT 更有效率且能更好地捕捉訓練資料的風格。 |
成果 | 實驗結果顯示,透過 PEFT 微調的模型在 詞彙(lexical)、句法(syntactic) 和 表面特徵(surface alignment) 上與目標作者高度一致。 |
客製化寫作風格不僅僅是為了好玩,它有重要的實際應用。例如,在教育領域,學生可以學習模仿他們正在學習的作者的寫作風格;或者,專業作家可以使用 LLM 作為寫作助手,讓模型生成符合自己獨特筆調的文本。
RAG 系統並非一成不變,為了應對現實世界中檢索結果可能不相關或充滿雜訊的挑戰,RAG 技術經歷了從基礎到模組化的演變。
RAG 技術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演化階段:
Naive RAG(基礎型):
Advanced RAG(進階型):
Modular RAG(模組化 RAG):
要提升 RAG 系統的性能,需要從檢索(Retrieval)、生成(Generation)和增強(Augmentation)三個核心組件著手。
組件 | 核心優化點 | 說明與技術 |
---|---|---|
檢索 (Retrieval) | 強化語意表示與對齊 | Chunking 策略: 決定文件切割方式,影響檢索準確度。例如,text-embedding-ada-002 適合 256–512 tokens 區塊。在中文評測中,RecursiveTokenChunker_800_400 的配方表現良好。查詢重寫 (Query Rewriting): 利用 LLM 重寫查詢,使其更貼近語料內容,如 HyDE 技術。 |
生成 (Generation) | 提升內容引用與流暢度 | 後處理優化 (Frozen LLM): 透過資訊壓縮與重排序,讓 LLM 優先處理最相關內容。針對 RAG 微調 LLM: 透過 Fine-tuning 強化 LLM 對檢索內容的引用與整合能力,改善語句連貫性。 |
增強 (Augmentation) | 設計多輪檢索流程 | Iterative Retrieval: 多輪「檢索-生成-再檢索」的流程,強化內容深度。Recursive Retrieval: 將前一輪輸出作為下一輪輸入,適用於多步推理。 |
儘管 RAG 強大,但在實際部署中仍面臨幾項挑戰:
一個優秀的 RAG 系統,不僅要回答「正確」,更要回答得「有根據」。評估 RAG 系統的表現,需要同時檢查 檢索品質 和 生成品質。
業界常使用 RAG 評估三角 (The RAG Triad) 來衡量 LLM 產生的回答品質,這通常是透過像 TruLens 和 RAGAS 這樣的評估框架來實現。
指標 | 說明 | 評估核心問題 | 評估面向 |
---|---|---|---|
上下文相關性 (Context Relevance) | 確保檢索到的每一塊上下文都與輸入查詢高度相關。不相關的上下文可能導致幻覺性回答。 | 檢索器表現: 檢索到的內容是否與問題高度相關? | Retrieval Quality |
真實性 (Groundedness/Faithfulness) | 驗證回答內容是否忠實於檢索到的資訊。LLM 容易偏離事實、誇大或擴展內容。 | 生成器表現: 回答是否有可靠的支持證據或來源? | Generation Quality |
回答相關性 (Answer Relevance) | 評估最終回答是否實際且有幫助地回應了原始問題。 | 生成器輸出: 回答是否有針對使用者的問題給出有幫助的回應? | Generation Quality |
這些指標可用於衡量 RAG 系統的四種能力:噪聲穩定性 (Noise Robustness)、負面拒絕 (Negative Rejection)(能否在找不到答案時拒絕作答)、資訊整合 (Information Integration)、以及 反事實魯棒性 (Counterfactual Robustness)。
在風格客製化方面,我們的研究(StyleTunedLM)也探討了幾項進階的優化與限制。
當我們微調 LLM 來學習特定作者的寫作風格時,我們不希望模型同時將訓練數據中的**「內容詞彙」**(Content words,如命名實體)也記憶下來,導致模型過度擬合 (overfitting)。
當我們微調模型以追求特定風格時,常常會犧牲掉模型原本強大的 指令遵循能力 (instruction-following ability)。這意味著模型雖然寫作風格到位,但可能難以處理需要更廣泛理解使用者指令的任務 (如生成包含特定元素的故事)。
PEFT 雖然強大,但其能夠精確捕捉和複製風格細微差別的能力,也引發了重要的 倫理問題 (Ethical Concerns)。
潛在風險 | 說明 |
---|---|
身份冒充 | 技術可能被濫用以冒充他人,導致隱私洩露和未經授權的身份使用。 |
有害內容生成 | 客製化模型可能被用於惡意目的,例如生成詐騙訊息 (scams) 或假新聞 (fake news)。 |
為了防止濫用,實施嚴格的指導方針和驗證流程至關重要,以確保這項方法能夠被負責任且有益地使用。
今天我們深入探討了 LLM 應用開發的兩個關鍵支柱:RAG 與 PEFT。
如果說 Fine-tuning(模型微調) 負責提升模型的 內部能力(例如語氣、風格、複雜任務執行),那麼 RAG 就是讓模型能即時存取 外部新知識 的超級外掛。這兩者並非對立,而是可以完美搭配的 混合策略(Hybrid Approaches):RAG 幫你找到正確的資料,而 Fine-tuning(或 LoRA)則幫你用正確的風格說出來。
未來的 LLM 應用,必然會走向 RAG + Fine-tuning + Prompt Engineering 的混合應用模式。雖然長上下文 LLM 已經大幅減少了資訊檢索的壓力,但 RAG 在處理巨量、不斷更新的資料、以及追求成本效益方面,仍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
透過 StyleTunedLM 這樣的 PEFT/LoRA 技術,我們證明了在不耗費大量計算資源的情況下,就能讓 LLM 擁有個人化的「靈魂」,讓它不再只是一個冷冰冰的通用模型。
在追求 AGI 的路上,這些技術讓我們離打造一個既聰明、又貼心的 AI 夥伴更近了一步!下次當你在開發自己的 AI 應用時,不妨試著將 RAG 評估三角(Context Relevance, Groundedness, Answer Relevance) 融入評估流程,並考慮使用 PEFT 來讓你的 AI 擁有獨特的風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