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8
0
IT 管理

從 Claude 到 Claude Code,非工程師小白也能掌握的辦公效率神器系列 第 18

【Day18】Claude Artifacts(4) 版本控制:從此不用害怕「還是第一版好了」

  • 分享至 

  • xImage
  •  

客戶:還是第一版好了
圖片來源

對於這張梗圖,你有過感同身受的經驗嗎?

不論是做寫文案的、做設計的、甚至是程式開發的打工人,可能都會遇到過這種令人傻眼的情況。當你按照客戶的要求,終於改出了「五彩斑斕的黑」之後,他卻和你說「嗯…還是最初那個版本好了」

??????

如果這個時候你沒有做好版本控制,那可能就會變成:

  • 開始瘋狂往上滾對話記錄
  • 翻檔案夾裡的備份
  • 試圖從「最終版」、「最終版v2」、「真的最終版」這些檔名中找到那個「第一版」...

這樣的可怕情況

因此版本控制也是一個看起來很小,但實際上對於你的工作可能會幫助很大的功能!


為什麼我們需要版本控制?

先問個問題:你害怕「改壞」文章嗎?

很多寫文章的時候,常常會遇到這種心理掙扎:

「這段感覺可以更好,但如果改壞了怎麼辦?」
「要不要試試看更大膽的寫法?但現在這個至少還能看...」
「算了,保守一點好了,不要冒險」

這種「害怕改壞」的心理,其實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安全網

傳統的寫作方式,就像走鋼索:

  • 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 一個失誤就可能摔下去
  • 想回頭?對不起,已經走太遠了

而版本控制,就像是在鋼索下方裝了一張安全網:

  • 想怎麼走就怎麼走
  • 掉下去?沒關係,爬回來繼續
  • 隨時可以回到「穩定的那一步」

而作為一個 AI 工具的功能, Artifacts 的版本控制,還帶來了兩個不同的價值


重點一:每個版本都是一個乾淨、專注的工作環境

讓我先說個很多人不知道的事實:

當你切換到某個版本時,Claude 只看得到那個版本的內容,看不到其他版本。

「咦?這樣有很重要嗎?」且聽我娓娓道來

想像一下兩種工作方式

方式 A:在同一個文件上不斷修改

第一次修改:改了開頭
第二次修改:調整了中間
第三次修改:又改了開頭
第四次修改:結尾不滿意,重寫
第五次修改:開頭又改了...

現在文件裡是什麼狀態?
→ 開頭被改過三次、中間改過一次、結尾重寫過
→ 你記得每次為什麼改嗎?
→ 你確定現在的版本是「最好的組合」嗎?

這就是傳統 AI 對話式溝通的問題:所有修改都疊加在一起,越改越複雜,越改越多雜質

方式 B:每次修改都是新的乾淨版本

v1:初稿(完整、乾淨)
v2:改了開頭(完整、乾淨)
v3:調整了中間(完乾淨)
v4:重寫結尾(完整、乾淨)
v5:開頭換風格(完整、乾淨)

每個版本都是完整的、獨立的、清楚的狀態

看出差別了嗎?

當你切換到 v3,跟 Claude 說「這段改一下」:

Claude 知道的:

  • 現在 Artifact 視窗裡顯示的內容(v3 的完整狀態)
  • 你指的「這段」就是 v3 裡的那段

Claude 不知道的:

  • v1、v2、v4、v5 長什麼樣子
  • 你之前為什麼要改
  • 其他版本有什麼差異

聽起來像限制,但其實是優勢

優勢 1:沒有雜訊干擾

你:「把開頭改得更吸引人」
Claude:就是改眼前這個版本的開頭,沒有其他選項,沒有混淆

優勢 2:指令清晰簡單

你不用說:
「把 v5 的開頭改成像 v2 那樣,但保留 v4 的語氣,
然後參考 v3 的結構...」

你只用說:
「把開頭改得更有故事性」

→ Claude 專注在當前版本,給你清晰的結果

優勢 3:每次都是乾淨的起點

你可以:
- 從 v3 出發,往方向 A 修改 → 得到 v7
- 切回 v3,往方向 B 修改 → 得到 v8
- v7 和 v8 是平行的、獨立的、互不干擾的

舉個例子🌰:

  • 不是在同一張畫布上反覆塗改(越改越髒)
  • 而是每次都用新的畫布重新畫(每張都乾淨)

重點二:平行實驗的自由 - 你不用「選邊站」了

還記得我們開頭說的那個痛點嗎?改了 800 次,客戶說還是第一版好。

但其實還有另一個更常見的痛點:你根本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改

傳統的「賭注式」修改

以前寫文章,遇到岔路只能選一條:

現在有個段落,你覺得可以:
- 方向 A:加入更多數據,顯得專業
- 方向 B:用故事化的方式,更容易理解
- 方向 C:簡化內容,直接給結論

你只能選一個方向改,改了就是改了。
如果選錯?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或是痛苦地從頭來過。

這就是「賭注式」修改:你被迫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做選擇

Artifacts 的「平行實驗」思維

但有了版本控制,你可以這樣做:

基於 v5(你目前滿意的版本):

1. 保持在 v5,說「加入更多數據支持」→ 得到 v6
2. 切回 v5,說「改用故事化方式呈現」→ 得到 v7
3. 切回 v5,說「簡化成 100 字重點摘要」→ 得到 v8

現在你有四個版本:
- v5:原本的版本
- v6:數據專業路線
- v7:故事親民路線
- v8:簡潔精煉路線

你可以實際「看到」四種可能性,再決定選哪個

這就是平行實驗的威力

這個思維轉變很重要:

  • 以前的心態:
    • 「我應該往 A 還是 B?選錯了就完了...」
    • → 謹慎、保守、害怕犯錯
  • 現在的心態:
    • 「A 和 B 都試試看,哪個好就選哪個」
    • → 大膽、開放、樂於實驗

這代表什麼?

代表我們不用再靠「猜」來決定方向,而是可以實際看到不同方向的結果

就像:

  • 不是站在岔路口猜哪條路好走
  • 而是真的走進每條路看看,再決定要走哪條

結語murmur

某方面來說,在現實中也好想要有這種「回到某個時刻,重寫再嘗試一次」的能力喔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電玩遊戲,能發揮出很多令人著迷的魅力的地方吧


上一篇
【Day17】Claude Artifacts(3) 文章撰寫與編修實戰
下一篇
【Day19】Claude Artifacts(5) 從內容到工具,製作自己的客製化工具
系列文
從 Claude 到 Claude Code,非工程師小白也能掌握的辦公效率神器2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