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不就是在給文字回答嗎?但我的工作跟寫文章沒什麼關係耶,這些 AI 工具對我還有幫助嗎?」
如果你有這個疑問的話,那今天的內容便是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前面幾天我們一直在聊「寫文章」——怎麼寫、怎麼改、怎麼管理版本
但 Claude Artifacts 能做的,不只是文字內容,還能讓你做出「實際能用的工具」。
而且重點是:你其實不需要會寫程式
先問個簡單問題:「文章」和「工具」的差別在哪裡?
你可能會想:「這不是廢話嗎?文章就是用來讀的,工具就是用來操作的啊。」
沒錯!但這個看似簡單的差別,其實代表了完全不同的創作思維
舉個例子🌰
你可以寫一篇「如何計算OO」的文章,解釋公式、示範步驟寫的再清楚,大家看完,下次還是得拿出計算機自己算
或者我們可以做一個OO計算器,直接去根據需求來幫你去做那些事情
這就是從「內容」到「工具」的差異
而 Artifacts 厲害的地方在於:它兩種都能做,前幾天我們用它來「寫」,今天開始我們用它來「造」
「零程式碼」聽起來很美好,但醜話要說在前面:零程式碼不代表零思考
(但這世界上零思考的人真的好像蠻多的…)
很多人以為:「太好了!我什麼都不用懂,隨便說一句話,AI 就會變出工具!」
但當實際動手之後,卻發現可能沒想像中的那麼神奇 😅
實際上零程式碼的意思是:你不需要學程式語言的語法,但你需要知道自己要什麼
假設你想要一個「按下去會顯示問候訊息」的按鈕。
傳統寫程式(程式由 AI 提供):
const button = document.createElement('button');
button.textContent = '點我';
button.onclick = function() {
alert('Hello!');
};
document.body.appendChild(button);
你要知道什麼是 createElement
、什麼是 onclick
、語法要怎麼寫。
用 Claude Artifacts:
「做一個按鈕,按下去會跳出『Hello!』的提示訊息」
你只需要知道:
核心差異在哪?
「零程式碼」不代表你可以含糊其詞。相反的,你越清楚自己要什麼,AI 就越能做出符合需求的工具
AI 時代真正讓人驚艷的,不只是「能做」,而是「超級快」
工具跟文章最大的差別是:工具要「用」才知道好不好
假設我們做一個倒數計時器:
你:「做一個倒數計時器,距離 2025/12/31」
Claude:(30 秒後)完成!
現在你實際看著它,然後發現:
「數字有點小,站遠一點看不清楚」
「可以加個進度條嗎?更有感覺」
「剩下不到 7 天時,能變紅色提醒嗎?」
這些需求,只有實際用了才會發現。
而快速迭代讓這個過程變得超級順暢:
v1:基本功能(30 秒)
「做一個倒數計時器」
v2:放大數字(20 秒)
「把數字放大」
v3:加入進度條(30 秒)
「加一個進度條」
v4:加入提醒(30 秒)
「剩餘天數小於 7 天時顯示紅色」
總計:2-3 分鐘
對比傳統開發:
總計 3-4 小時,效率差異可以到 40-50 倍
最最重要的是,你不需要一次把所有需求都想好
先做最簡單能用的,看看效果,再慢慢加功能
而某方面來說,這也是用這些 AI 工具來開發工具的最佳心態XD
這裡有個更深層的價值:你不用再受限於現有工具了
以前一般使用者的心態歷程可能是:
需要工具時:
1. 搜尋「倒數計時器 App」
2. 下載一個接近的
3. 將就著用
- 有廣告
- 有不需要的功能
- 缺少想要的功能
- 介面不喜歡
「這個 App 如果能這樣就好了...」然後呢?要麼自己花時間寫,要麼繼續覺得很麻煩
現在 AI 時代的可以變成:
需要工具時:
1. 描述:「我想要一個...」
2. 生成:3 分鐘出現
3. 調整:改到完全符合需求
- 沒有廣告
- 只有需要的功能
- 介面自己決定
從「消費者」變成「創造者」
這種掌控感和自由度,是傳統「找工具」思維永遠無法給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