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二十天的實作與測試,整個自動化系統雛形已經逐漸成形。從最初只是「寄一封 Gmail」的簡單任務,到現在能夠和 Dify 對話、記錄會議、甚至將資料自動寫入 Notion 或 Google Sheet,整個流程變得越來越完整,也越來越像一個真正的「智慧助理系統」。
自動寄信通知
透過 Gmail 節點,系統可以根據條件(例如分數高低或任務完成狀況)自動寄出不同內容的郵件,算是最初的自動化嘗試。
Webhook 即時回應機制
利用 Webhook,外部系統(像 PowerShell 或其他平台)可以直接觸發 n8n 流程,實現「使用者輸入 → 系統即時回覆」的互動效果。
串接 Dify 智能助理
Dify 讓系統能理解自然語言並生成回覆。n8n 負責流程控制,Dify 負責思考回應,兩者搭配後,能完成像「自動回答問題」或「整理會議摘要」這樣的智慧任務。
資料結構化與記錄
系統可以把 AI 的回答轉換成有組織的格式(JSON),再寫入 Notion 或 Google Sheet。這讓資料不只是「被回答」,而是能被「保存」和「分析」。
RAG + 知識應用的雛形
透過 Dify 的 RAG 功能,系統不再只是「生成文字」,而能根據外部文件回答問題,邁向知識管理的方向。
一路走來,最關鍵的學習在於:
剛開始我其實完全不懂 n8n 是什麼,只覺得介面很多節點、有點像在拼圖。但當我把每個節點都實際用過、理解它背後的邏輯後,才發現這就是未來 AI 工作流設計師的能力 —— 能讓不同服務互相對話、一起完成任務。
從寄信開始,到讓 AI 自動幫我做筆記、整理內容,這個系統不只是工具,而是「讓腦袋變輕鬆」的一種新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