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0
0
佛心分享-IT 人自學之術

LLM入門學習系列 第 20

Day 20:LLM 安全性與倫理問題 — 負責任的 AI 應用

  • 分享至 

  • xImage
  •  

1. 幻覺 (Hallucination):編造的事實

隨著大型語言模型 (LLM) 應用日益普及,我們必須正視其帶來的安全性與倫理挑戰。理解這些潛在風險,是負責任地開發和部署 AI 的關鍵。

定義幻覺指的是模型在缺乏事實依據時,仍會生成看似合理但實際上錯誤或虛假的資訊。

核心原因與風險

  • 本質問題:模型被訓練來生成連貫的文本(追求流暢度),而非事實(追求真實性)。
  • 風險:在醫療、法律、金融等高風險場景,誤導性的幻覺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應對策略 (從技術到流程)

策略 核心做法 作用
RAG (知識檢索增強生成) 結合外部、可信的知識庫 強制模型根據提供的上下文回答,大幅降低編造的可能性。
來源標註 (Citations) 生成答案時附帶出處連結 讓使用者可以驗證答案的真實性。
Chain-of-Thought (CoT) 要求模型逐步推理 增加推理過程的透明度,提高準確性。
人工驗證 在高風險場景,由人類專家對模型輸出進行最終審查 作為最後一道防線,確保事實正確性。

2. 偏見 (Bias)

定義:LLM 訓練於海量的網路資料,自然繼承了社會中存在的各種偏見(性別、種族、文化、職業等),並可能在輸出中複製甚至放大這些刻板印象。

風險與表現

  • 不公平性:模型可能基於刻板印象做出歧視性判斷(例如在招聘、評分系統中)。
  • 強化刻板印象:將某些職業或特質與特定群體不當連結。

應對策略 (從數據到訓練)

  1. 數據策劃 (Data Curation):在訓練前對數據集進行去偏 (Debiasing)、平衡和清理。
  2. 安全對齊 (Alignment):使用 RLHF (人類回饋強化學習) 等技術,透過人類標註來懲罰帶有偏見的輸出。
  3. 對抗性學習 (Adversarial Training):在訓練過程中加入特定的干預,讓模型學會如何抑制和辨識偏見。
  4. 紅隊測試 (Red Teaming):招募多樣化人員來測試模型是否會生成帶有偏見或有害的內容。

3. 資料隱私與濫用 (Privacy and Misuse)

🔹 資料隱私挑戰

  1. 訓練資料洩露:模型可能背誦 (Memorization) 出訓練集中存在的個人身份資訊 (PII)。
  2. 推理資料洩露:在 API 模式下,用戶輸入的敏感 Prompt 會傳輸到外部服務商伺服器(如企業員工將內部文件輸入 ChatGPT 導致機密外洩)。

應對隱私風險

  • 本地模型部署 (On-premise):在企業內部伺服器運行模型,確保敏感資料不離境
  • 差分隱私 (Differential Privacy):在訓練數據中加入數學噪聲,保護訓練集的個體隱私,防止反推個人資料。
  • 資料過濾與匿名化:在數據進入訓練管線前,移除或隱藏個人身份資訊。

🔹 濫用與倫理挑戰

  1. 惡意生成:LLM 被用來大規模生成假新聞、網路詐騙、惡意程式碼或仇恨言論。
  2. 責任歸屬:若模型提供錯誤的醫療建議或法律意見,最終的責任由誰承擔
  3. 透明度:使用者是否能知道模型的訓練數據來源、限制風險

上一篇
Day 19:LLM 部署方式 — 將模型成果轉化為應用
系列文
LLM入門學習2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