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重構完 Redux Toolkit 架構後,我最大的感想就是:「乾淨的程式結構不代表功能就能動」。
雖然 Redux 讓狀態變清楚,但如果沒有實際把資料串上後端 API,一切都只是畫面上的幻覺。😅
我這次直接請 AI 幫我寫出 workoutSlice
的 async thunk:fetchWorkouts
, addWorkout
, updateWorkout
, deleteWorkout
。
這四個基本功能一樣都用 Axios 打 API,只是這次我把它們統一放進 Redux 裡。
這樣一來,每個頁面都可以透過 dispatch(addWorkout(data))
來更新狀態,不用再手動管理 state。
AI 幫我規劃的流程是:
過程中最神奇的是,AI 自己幫我補了「loading 狀態」與「錯誤處理」,還幫我設計了一個 toast 通知,讓我能即時看到新增或刪除是否成功。
原本我只想叫它幫我「打 API」,結果它反過來提醒我:「要不要加上 optimistic update?這樣使用者體驗會更好。」
我想了想,覺得不錯,就讓它幫我把 UI 改成先顯示結果,再同步更新後端。
這種時候真的會覺得 AI 不只是工具,更像是一起開發的搭檔。
完成後我把整個流程實際跑一遍:
整個過程完全沒有重新整理,Redux 的威力在這一刻終於完整發揮。
而這次的開發,我也第一次感受到「AI coding」不只是快,而是能幫你理出一個乾淨又穩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