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4
0
AI & Data

RAG × Agent:從知識檢索到智慧應用的30天挑戰系列 第 24

Day 24|AI Agent 實作規劃:打造能推理、能反思的法規助理

  • 分享至 

  • xImage
  •  

之前已經有基礎了,這次要繼續延伸做下去,後面應該也會放上我比較完整的程式碼,所以如果前面的內容已經忘光光的沒有關係,我這邊應該會打算做點整理,所以程式碼後面都會補上的!

今天主要會構思一下我們要怎麼做我們的 AI Agent,那我們開始吧!


為什麼要用「Agent」?

其實寫到這裡,我有時候也會去想這個問題,如果我已經基礎建立好一個 RAG 系統就能夠回答我的問題,為甚麼還要加上 Agent,但我後來思考過後的出的結論是,我們這個系統的流程是死的,就好像一個聽話的小孩要他做甚麼就去做,我覺得這樣的系統不夠彈性。

如果照著我們原先的邏輯的話,流程應該是長這樣的: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1006/20178897nf3Tpo0wFc.png

我們應該要讓系統能夠有個閉環去自主的反思跟改進,才能讓我們的回答品質能夠持續被優化,這也就是為甚麼我們需要使用 Agent 的原因。

我們目標流程會長這樣: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1006/20178897GmWnU6vROq.png


如何搭建 AI Agent 系統

要讓一個 AI Agent 真正動起來,我們可以依照以下五個步驟進行設計與實作:

步驟 說明
1. 定義需求 要確定 AI Agent 要完成的任務與目標,例如自動回答問題、檢索文件、或執行特定動作,首先決定這個 Agent 會被用來做什麼。
2. 選擇模型 選擇合適的大語言模型(LLM)作為推理核心,讓 Agent 能具備 Reasoning(推理)與 Planning(規劃)能力,能根據問題內容主動決定下一步行動。
3. 開發工具 Agent 之所以能「行動」,靠的就是工具(Tools)。這些工具可能是 API、資料庫、搜尋模組或分析腳本。
4. 編寫腳本 有了模型與工具後,接下來就是用框架(這裡是 AutoGen)撰寫 Agent 的執行邏輯,包含如何呼叫工具、如何整合結果、以及何時要進行反思(Reflection)。
5. 測試調試 實作完成後,要持續進行測試與微調,包括 Prompt 設計、工具使用條件、與回答品質評估。

有了概念後,我們就來實際規劃一下我自己的系統:

步驟 說明
1. 定義需求 這邊實作是打算做一個能夠理解並回答《資通安全管理法》及相關法規問題的智慧助理,讓它不只是照抄條文,而能整合內容、分析與說明。
2. 選擇模型 目前想用 AutoGen + LLM(Ollama 搭配 Mistral) 的架構。
3. 開發工具 目前是連接 ChromaDB 法規資料庫進行向量檢索,之後可以考慮擴充其他工具(例如自訂 API)
4. 編寫腳本 我們會整合推理模組與工具模組,形成完整的「問答流程」,這邊不多做說明。
5. 測試調試 我們會使用 RAGAS 進行自動化評分(例如 Faithfulness、Relevance),確保 Agent 的回答不只正確,也夠清晰、夠合理。

有了方向後明天就準備實作啦~


上一篇
Day 23|AI Agent 的類型與架構演進:Single Agent、MCP、Multi-Agent
下一篇
Day 25|實戰 Agent 入口設計:從查詢到答案(RAG×ChromaDB×Ollama)
系列文
RAG × Agent:從知識檢索到智慧應用的30天挑戰26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