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7
0

什麼是 Vibe Coding?

是 OpenAI 共同創辦人 Andrej Karpathy 在 2025 年 2 月提出的一種新興程式設計思維,即使用自然語言提示,讓 AI 直接生成可執行的程式碼,開發者則化身為「需求提供者與驗證者」

Karpathy 曾形容這種方式是「fully give in to the vibes, embrace exponentials, and forget that the code even exists」

理念精髓

不需了解程式碼的細節,重點是「看結果、提需求、再調整」的即時迴圈體驗,極度適合腦力激盪、原型驗證、創意思考

優勢

  • 門檻極低
    即便不懂語法,只要懂邏輯或想法,就能透過自然語言與 AI 互動建構功能
  • 開發速度快
    AI 生成原型僅需幾分鐘,遠比傳統開發時間短
  • 適合創意、原型、旁觀者
    非工程背景者、創業者、行銷人員、自媒體操作人員等皆能因 Vibe Coding 輕鬆實現需求

工作流程示意

  1. 描述目標:用一句話或多句自然語言描述預期功能
  2. AI生成程式碼:LLM 依據指令生成完整程式
  3. 即時執行與檢查:看到結果後,可直觀驗證有無符合預期
  4. 提出改動:不滿意就提需求調整,讓 AI 重新生成
  5. 迭代至滿意為止,最後取得可運行版本

工具推薦

市面上已有多款支援 Vibe Coding 流程的工具:

  • Cursor:強調口語化指令、即時互動方式,是熱門選擇之一
  • Replit AI / Bot 平台:提供對話式開發與即時預覽功能
  • Lovable、Apifox、VoidEditor、CodeCompanion.ai 等等工具:各擅其長,適合不同使用者與場景

適用場景

Vibe Coding 特別適合以下情境:

  • 快速原型測試:創業者或產品設計者快速驗證想法
  • 創意者或非技術人員製作頁面/互動:行銷、教學、自媒體內容編輯器等等
  • 小型工具或個人專案:Side Project、demo、內部小工具開發

潛在風險與挑戰

  • 程式品質與安全風險

AI 可能生成無效或含漏洞的程式片段,難以維護與理解

  • 缺乏結構與長期可維護性

AI 無法理解 SOLID 原則與大型架構,仍需人工干預調整

  • 企業導入門檻與治理考量

在企業中必須導入工程師審查、安全驗證與 governance 機制,以避免未經審核的 App 被上線(shadow IT)

  • 專業開發者角色轉變

工程師需從寫碼者轉型為策略思考者、驗證者與品質監督者

整理表

項目 內容
定義 用自然語言指令生成程式碼,對話式、迭代式的 AI 驅動開發方式
優勢 快速、高效率、低門檻、創意友好
流程 提需求 → AI 產出 → 檢查 → 提改動 → 迭代
工具 Cursor、Replit、Lovable、Apifox、VoidEditor 等
適用場景 原型製作、個人專案、非工程職的創作者與設計師
挑戰 安全風險、可維護性差、治理困難、專業開發角色轉變

上一篇
Day26-MCP
系列文
AI咒術迴戰~LLM絕對領域展開27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