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前兩天我們聊的 Google Calendar 和 Google Drive 的整合嗎?
那時候我們發現,當 AI 能直接存取行事曆和文件時,很多的「複製貼上」、「切換視窗」這類繁瑣動作都可以被節省下來
今天要介紹的 Canva Connector,其實是把這個「無縫整合」的概念,再延伸到視覺創作領域
我們來想像一個很常見的情境:
早上開完會,主管說「下午要發一篇社群貼文宣傳新產品」於是我們開始:
整個過程可能花了 30 分鐘到 1 小時,而這還只是一張圖
但如果 Claude 能直接「聽懂我們要什麼」,然後在 Canva 裡生成設計呢
這就是今天要介紹的 Canva MCP Connector 的價值所在
在正式開始之前,我們先快速瀏覽一下 Canva Connector 提供的主要功能:
search-designs
- 搜尋現有設計get-design
- 獲取設計詳細資訊get-design-content
- 讀取設計內容create-folder
- 創建資料夾move-item-to-folder
- 整理設計檔案generate-design
- AI 生成設計(今天的重點)create-design-from-candidate
- 從候選設計創建可編輯版本upload-asset-from-url
- 上傳素材import-design-from-url
- 從 URL 導入設計export-design
- 導出為 PDF、PNG、JPG 等格式get-export-formats
- 查看支援的導出格式resize-design
- 調整設計尺寸comment-on-design
- 添加評論list-comments
- 查看評論reply-to-comment
- 回覆評論看起來功能很多對吧?但其實今天我們主要會用到的就是 generate-design
和 export-design
這兩個核心功能
要使用 Canva Connector,我們需要:
在實際操作之前,我們要先說一個目前使用上的重要限制:
⚠️ Canva 的 AI 生成功能目前對中文支援還不夠完善
這是什麼意思呢?
如果我們直接用中文跟 Claude 說「幫我做一張環保水壺的 Instagram 貼文,標題是『全新環保系列』」,生成出來的設計可能會:
所以目前比較實用的做法是:
第一步:用英文生成基礎設計
Create an Instagram post for eco-friendly water bottle launch
- Title: "New Eco Collection 🌿"
- Subtitle: "Make Earth Better, One Sip at a Time"
- Style: Clean, modern, fresh
- Color: Lake blue (#4A90E2) and white
第二步:Claude 生成設計後,我們有兩個選擇
選擇 A:在 Canva 手動改中文
選擇 B:讓 Claude 協助產生中文版
老實說,以目前的技術來看,選擇 A 通常比較快也比較穩定la
這時候我們可能會想:「既然最後還是要自己改,那為什麼不直接在 Canva 從頭做就好?」
其實對比一下,還是會發現一些好處的
簡單來說,Claude + Canva 幫我們完成了 70% 的基礎工作,剩下的 30% 中文優化就交給我們自己
這樣比起從零開始,還是省了不少時間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