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雲端天氣: 微風徐徐
心情: 放鬆模式
親愛的日記:
今天中午,我、蘇蘇和老陳在茶水間閒聊。
蘇蘇:「AI 醬,我訂了 10 個技術 Newsletter,加入了 5 個 Discord 社群,還設了每天早上 7 點的『學習提醒』... 一開始都會認真一下,但看得好累,後來覺得通知好多信箱都炸掉了我也沒空看,反而想取消了。」
老陳一聽,果真又開始吐槽蘇蘇了:「哈哈,有句話「收藏從未停止行動從未開始」,就是在說妳。」
蘇蘇委屈:「我真的有努力啊,但看來看去要一直學真的好煩啊。」
老陳:「妳嘗試看看其他方法呢?」
AI 醬連忙跳到桌上:「可以的!我教你怎麼做~(搖尾巴)我有一個幫你省時又省力的好方法喔!」
很多初學者在初入職場成為一個真正的工程師之前,往往沒有意識到這其實是一個需要快速迭代與學習的職業。
公司的技術棧 ≠ 市場需要的全部技能
在公司裡,你可能只用到特定的技術:
但現實是:
如果只學習你日常在公司接觸到的,你的技能很容易過時。
方法:去看職缺 JD(Job Description)
找目標職位的職缺
分析技能需求
找出你的技能缺口
職缺要求:Python, FastAPI, Docker, PostgreSQL, Redis
你目前會:Python, Django
技能缺口:FastAPI, Docker, PostgreSQL, Redis
→ 這些就是你該學的
範例:
假設你看了 10 個「後端工程師」職缺,發現:
優先順序: Git > Docker > 資料庫 > Redis > Kubernetes
可能有些初學者一開始就這樣做:
這些方式沒有不好,但是為什麼一開始就這樣做,容易失敗?
因為這些都是明顯需要額外花時間的額外負擔—— 你可能沒有自己想得這麼自律,這是 happy path 的情況。
《原子習慣》一書提過一個概念:
"The people with the best self-control are typically the ones who need to use it the least. It's easier to practice self-restraint when you don't have to use it very often."
— James Clear, Atomic Habits
習慣的關鍵不是自律,而是降低難度。 自制力最強的人,往往是最不需要用到自制力的人。(來源)
當一個行為「夠簡單」,你就不需要很大的動機也能開始做。
與其痛苦地強迫自己「額外學習」,不如我們今天就來把學習切小,變成容易啟動的方式。
利用 Threads 的素人推送機制,讓演算法會根據你的互動推薦內容,悄悄幫你把學習碎片生活化。
Threads 演算法的運作原理:
根據 Meta 官方透明度中心,Threads 的 AI 系統會根據以下訊號來預測你最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來源:Meta Transparency Center - Instagram Threads Feed)
實際上影響推薦的因素(依重要性排序):
簡單來說:停留閱讀 > 留言 > 按讚 > 滑過
主動行動
消極行動
這樣做:
方法:創 Threads 分身帳號
Threads 可以快速切換帳號(需要連結不同的 Instagram 帳號):
❌ 錯誤方式(很累):
設定每天提醒 → 強迫自己看技術文章→ 很快就放棄
✅ 正確方式(自然):
無聊時滑 Threads 看到文章 → 覺得有疑問 → 養成習慣順手截圖問 AI → 30 秒看完 → 繼續滑
關鍵差異:不是額外負擔,是提升你的時間質量默默地做了更多學習,混合著其他貼文滑的話你的大腦同時也產生收滑社群的快樂,其實你比較不容易覺得看久很累。
範例:
Threads 文章:"Python async/await 比多執行緒快 10 倍"
你:截圖 → 丟給 Claude
問:"這說法對嗎?"
AI:(10 秒回答)
"這說法過於簡化。async/await 適合 I/O 密集型任務,
但不是所有情況都比多執行緒快。具體要看使用場景..."
你:喔原來如此 → 繼續滑
當你:
不用急著訂閱!
等你自然產生「想看長文」的需求,再回來看這段,這時候你已經對看技術文章或文檔應該已經比較上手,這時候不妨開始閱讀更深的技術長文與實作,你會覺得比一開始就接觸來得輕鬆很多喔!也因為你已經接觸一陣子,你腦海中有基本概念,所以上手實作與理解通常也會更快。
方式 1:Google 快訊(最簡單)
什麼是 Google 快訊?
Google 快訊會在網路上出現符合你設定的關鍵字或網站的新內容時,自動寄 email 通知你。
想像你請 Google 當你的「資訊雷達」,幫你盯著特定主題,一有新文章就通知你 — 這就是 Google 快訊。
完全免費,不用安裝軟體。
操作: 前往 https://www.google.com/alerts
範例設定:
快訊 1:追蹤特定網站
搜尋查詢: site:ithelp.ithome.com.tw
頻率: 每週最多一次
快訊 2:追蹤技術關鍵字
搜尋查詢: "Python 教學" OR "Python 初學"
頻率: 每週最多一次
語言: 繁體中文
方式 2:Newsletter(推薦)
Newsletter = 有人幫你整理好的技術週報,定期寄到信箱
什麼是 Newsletter?
想像你去書店,店員每週寄一封信給你:「這週最值得看的 10 本書」— 這就是 Newsletter。
你可以從 threads 上挖掘你可能感興趣的技術網站來看有沒有提供 Newsletter。
運作方式:
方式 3:RSS Reader
RSS = 把所有訂閱的網站統一管理在一個地方
概念:
想像你訂閱了 10 個 YouTube 頻道,YouTube 會在「訂閱」頁面統一顯示新影片。RSS Reader 就是「所有網站的訂閱頁面」。
初學者可以嘗試使用的好上手工具:feedly.com
親愛的工程師朋友:
不要逼自己做「看起來很認真」但根本撐不下去的事。
學習不應該是痛苦的,而是自然發生的。
從今天開始,試試看「提升滑手機品質」而不是「強迫額外學習」。
兩個月後,你會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學到很多東西哦。(搖尾巴)
今日金句: "The best way to learn is to do; the worst way to teach is to talk." — Paul Halmos
明日預告: Day 28 - AI 醬還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