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都認為從事資訊業就是要不斷的學習,這句話大致上是沒錯,在這裡我想加上一點附註,就是:在不同的階段要有不同的學習方向。
就拿程式設計來說,要學習它的觀念、它的精神,至於語法是小事,而在功能上只要能完成系統規格就可以了,然後把時間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面。
什麼是更重要的事情呢?就我的心得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會得多不如學得快,學得快不如找得快,找得快不如管得好」。
我以自己使用程式語言的歷史來看,在學校學的是Pascal,剛出社會用COBOL和Clipper,再來用了一陣子的FoxPro,接著用Unix Shell, Oracle Pro*C, Visual Basic,再來是ASP,然後是現在的Java,由此可以看出,每個語言學得再熟又如何?當換了工作,之前學的語言幾乎完全派不上用場,唯一陪著你的只有你的經驗和觀念,幫助你快速地學習新的語言工具。
事實上,會得再多也不夠多,學得再快也不夠快,那怎麼辦呢?學得快之後就要找得快,網際網路提供了許多有用的資訊,每個人常常在網路上找資料,而我的觀念是:因為我從事的不是什麼特殊行業(例:發射太空梭之類的),我要做的事別人一定也會做或是已經做過。 而我碰到的問題也是別人的問題,而別人可能已經解決或是有比我更好的做法,參考別人的做法不但可以快速解決自己的問題,還可以使得自己的能力快速提升。
有些人不苟同這種做法,認為那不是自己的東西(通常越年輕的人越會這樣,比較自負一些)。但是對我而言,這就像圍棋裡的「定石」,與其在實戰中花時間自己推敲出一個十年前的定石,不如站在各個定石的基礎上鑽研其他棋理,如果你有下圍棋的話,應該可以很容易瞭解我的意思。
會得多的人我見多了(這裡很多邦友都是),學得快、找得快的人我也看過不少(強者我朋友就是一個學得快的人),而更有價值的是另一種能力,就是管得好。
就算自己再怎麼天縱英才(更何況並不是),終究只是一個人力,如果能夠帶好幾個有能力的人,甚至把幾個平凡的人帶成有能力的人,那麼對公司和對自己才更有價值。
就像辛曉琪因為領悟唱得感動人心而大紅,而每一次聽這首歌,都會讓我想起這張專輯的製作人李宗盛、和辛曉琪之間的小故事。
慢慢你會覺得,會的多==學的快.
最近有喵友篇的Andriod的設計教學.
我是不經意的看到的.我一直從事MS領域的.
但我看一下.開發方式也差不多.反正天下文章一大抄.所以我會開發WM6去開發Andriod可能花2星期就會了.但如果你沒程設概念.我相信不只會的少,也學得慢.
我覺得會的多,就學的快.學的快後就會得越多.程式寫久後.你只要看一下就會了.
這就跟你懂英文單字多=學習單字快.學單字快,董單字越多.
慢慢你會發現,會得多不等於學得快
只要看看自己身邊的同事就知道了
甚至有時會得多反而會造成學新把戲的阻礙
不過這不是本文的重點就是了
應該不能說等於.
但學得多的人通常會學得比較快.
但某些奇怪的人就無法衡量.
學得多的,有時想法就多.學一種東西可能有不同的方式去學.
但我所說的學得多.是要有吸收的那一種.不是說讀很多書那一種.
語言只是工具
重點是所展現出的技能跟效果
如何用許多種技能打造出組合技的效果
如何打造出有彈性 能長久使用的程式或元件
如何在改版中加速程式或查詢的速度 達到一樣的效果
如何能實作出儘量符合大家期待 又不會難用的程式
如何能突破原始系統的框架 生出連程式語言廠商都說作不出來的成果
這些其實跟語言的關係並不大
我只是用程式語言做例子
實際上這原則不只適用於IT
也適用在各行各業
當然不是適用於IT而已.
寫了六年的程式.尤其寫過複雜的程式後.邏輯思考都變不一樣.
我今天去面試2家公司.
2家公司都有考智力測驗.
智力測驗是所有的人考.不只有IT人員.
我記得3年前找工作.考智力測驗都會怕怕的.
今天去考.第1家是滿分.第2家也滿分吧!
第1家的主考官還說你智力測驗滿分.我停了一下.
今天考這個很順.我看2題就導出公式.15分鐘就全部做完.
看來海綿寶寶的終極目標就是要做------總裁.
(看來本集團要改成雙首長制了)
不瞞您說
我已經是總裁了
「總」是被人「裁」...XD
完全認同樓主的想法
有時候常常會覺得
專業與不專業之間
差別在於搜尋資料的速度與搜尋資料的方向是否正確
尤其是後者
要對症下藥馬上能正確判斷出問題的根源所在
精準地在網路上找到你要的答案就不會是難事
這就需要經驗的累積及不斷地在這領域多下工夫
畢竟人腦容量有限
善用網路資源搜尋找資料與前人的經驗
在現階段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來說反而變成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
既便是想煮一碗好吃的牛肉麵
同樣的邏輯一樣可以辦得到
現在網路上有許多無用的資料
也有更多重覆的資料
要能夠快速地找到自己所要的
並且整理成資訊
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