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DAY 2
5

雲端運算與 Windows Azure Platform 開發系列 第 2

雲端運算的分類

  • 分享至 

  • xImage
  •  

本文說明雲端運算的定義以及分類。
自從雲端運算在台灣熱起來以後,到處都可以聽到掛有雲端的名詞,而且多半都是行銷術語,很少有人談技術,一來是因為雲端運算使用者根本看不到,它就像天上的雲一樣虛無漂渺且隨時會變化,二來雲端運算是集合許多已經發展了一段時間的技術(如虛擬化與分散式運算)組合而成的,所以想聽到雲端運算的技術面似乎不太容易,能看到的或聽到的不是教你選股票就是要你買他們的產品。無可厚非啦,商人是跟著潮流走的,哪有錢他們就會往哪去,但是身為技術人的我們,多少也會看不下去,因為這些雲有很高的機率是『假雲』,只是用來騙消費者的名詞而已,就連書局中陳列的技術書,也有些是搭著雲端的風潮冠上雲端兩字,但內容和雲端運算一點關係都沒有(不過技術書籍的『假雲』比例較低)。

而要怎麼分辨雲的真假?其實很簡單,美國的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對雲端運算一詞有明確的定義:『雲端運算是一種提供便利、且可透過隨選的網路服務連接並存取至客戶能自由設定的運算資源(如網路、伺服器、儲存、應用程式與服務),並在最小的管理成本或服務供應商互動下快速供應與釋放的一種模式。雲端模式提升資源的可用性,並且由五個基本特性、三個服務模式以及四種部署模式組成』,因此只要檢視號稱雲端服務的廠商有沒有下列的五個基本特性,就知道是真雲還是假雲了:

  1. 隨選式自我服務(On-demand Self-Service):供應商提供數種不同的服務,而由使用者自由選擇與使用。
  2. 大頻寬網路存取(Broad Network Access):為滿足公用運算與隨選資源的能力,供應商要有一定以上的對Internet網路頻寬(通常是Gbps計算)。
  3. 資源池(Resource Pooling):為滿足公用運算與隨選資源的能力,供應商必須具有一定規模的電腦硬體與網路資源以組合成資源池,以允許使用者自由的選擇運用。
  4. 快速與彈性(Rapidly and Elasticity):使用者在選取服務後,供應商應能在短時間內釋出指定的服務能量給使用者,並且可由使用者決定是否要擴充或縮減。
  5. 可評量的服務(Measured Services):使用者在服務供應商取用的服務資源可以得到監測與評核,以作為使用者使用以及供應商計費的依據。

NIST也對雲端運算的部署方式切分為四種,我們常聽到的公有雲(Public Cloud)、私有雲(Private Cloud)與混合雲(Hybrid Cloud)都是部署方式的一種,較少人提及的是社群雲(Community Cloud),這是指兩個以上的雲端服務整合的一種部署方式,只是目前鮮少有聽到使用這個方式營運的案例,多半是前三種居多,且目前企業運用雲端運算的方式最受青睞的會是第三種混合雲,主要原因是企業的重要資料放在公有雲的風險較高,但可以接受部份服務移至公有雲,例如對外的公開服務,而公私整合的架構即為混合雲。而NIST定義的三個服務模型,我們接下來會獨立三個主題來說明。

最後我想說的是,也許用NIST的標準來檢視廠商的雲端環境很嚴苛,因為那沒有雄厚資本是玩不起來的,不過最起碼也多少要有一點技術本質,否則只依『用手機就可以連到網路系統存取資料』的思維就算是雲端的話,那也許以後雲端運算真的就只會停在紙上而不會有更多的發展性了。

Reference:
http://csrc.nist.gov/publications/drafts/800-145/Draft-SP-800-145_cloud-definition.pdf

本文同步發布於部落格:
http://www.dotblogs.com.tw/regionbbs/archive/2011/10/07/ithome.article.contest.day2.cloud.computing.definition.aspx


上一篇
Windows Azure Platform Overview
下一篇
雲端基礎建設 Cloud Infrastructure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系列文
雲端運算與 Windows Azure Platform 開發32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