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是個長時間的旅程,這過程就像是個背包客一樣,你先有個大概的目標與方向,不知道後來會發生什麼事,但你心中總是充滿著美好的想像。旅途中,可能會有跟你擁有相同目標的人,然後突然聚在一起,也會因為目標開始分岔而離開,這條路上,有歡笑、有淚水,有孤單、也有無助,無論好的、壞的都會遇到,也必須坦然面對,將所有的不可能變成可能,只要你還擁有希望。
我在這些年的創業路途中,讓我最痛苦的並不是機車的客戶,或是趕不完的工作,而是那些來來去去的同事。如果我是一個上班族,這件事肯定不會對我帶來多大的衝擊,但我的身分是一個創業家,負責一間公司的經營與管理,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讓公司賺錢,然後照顧好員工,讓大家有個安定的生活與穩定的工作。
不過,創業的過程真的變數太多,有許多我沒辦法掌控的人與事,所以同事之間來來去去變成了一種常態。我不用學台積電每年透過績效考核去砍掉一定比例的員工,而是時間到了就有人會離職,對於這點,我從公司人數超過 10 人的時候,就感受越來越深,也越來越痛苦,一直無法理解這種現象為何持續且重複發生。
雖然很多人跟我說過,身在IT產業,由於機會多、競爭多,人才總是不斷流動,這個是常態。不過,大家也說,維持一個員工的成本遠低於更替一個員工,因為新進員工要重新教育訓練,要重新嘗試錯誤,要習慣公司體制與文化,都會耗上許多無形的管理成本。
我很清楚的知道,公司每個員工的競爭力總和,就等同於公司的競爭力,即便人才流動是個無法防止的現象,唯一不能改變的就是持續讓員工提升競爭力,不斷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與工作環境,而不是因為無法改變現況而失去原則,把員工當工具使用。畢竟軟體業靠的是腦袋,不是他在公司上班的時間。像我們這種專案型的公司,最擔心的就是失去競爭力,光是一個台北市,就有數千家資訊服務廠商,跟你做一樣的事,提供類似的服務,如果你不好好維持自己公司的競爭力,很快的客戶就有可能琵琶別抱。
因為專案的工作辛苦,客戶也難以掌控,雖然學東西的速度較快,也可以短時間累積不少實力,但基於人類「好逸惡勞」的天性,有些人做了一段時間就會受不了,然後憤而離職。我講「憤而離職」並不誇張,只是有沒有表現出來而已,我就遇過好幾次很善於表現的同事。有的人會直接跟我說「我要離職,七天後就要走」,不留一絲情面,也不管是否有交接問題(應該說他自覺沒交接問題),他用勞基法跟我談,我沒法反對,只覺得傷感情而已。有些人會在離職後,透過 MSN 徹底數落我一番,我當然不會跟對方吵,以同理心的角度,站在對方立場思考,就讓他罵吧,等對方罵完沒話之後,再封鎖對方,不再收到對方訊息。
剛開始遇到這種事的時候,我會非常非常難過,時間長的話會有一整個禮拜的時間都很低潮,不太有胃口,也不太有工作情緒,覺得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對我,要離開就離開,何必這樣呢。有歷練的IT人一定知道,身在台灣這個彈丸之地,到處都有機會碰到同產業的人,朋友跟朋友之間的連結,比你想像的還深、還廣。人家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扇門,多一個敵人多一道牆」,但這「好聚好散」的道理,卻不是每個年輕人都知道。
「離職」這種事,對大部分新鮮人來講,確實是件「尷尬」的事,因為年輕人沒太多「離職」經驗,又怕離職會傷感情,所以不好意思說出口,有時候要掰各種理由,有時候還會用騙的,只為了讓離職的過程「感覺很自然」,然後走的「天經地義」,希望所有人都不會受傷。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對於有經驗的老闆,早就千錘百鍊,你只要夠誠懇,明確表達離職的心意,讓你的老闆決定離職時間(當然也不能拖太久啦,但第一次的時間表最好先讓你的老闆決定),這樣就 100 分了。如果你跟老闆算熟,還可以跟對方分享公司可以改善的地方,其實大家都還是朋友,沒什麼好撕破臉的。對我自己來說,則是已經受傷很多回了,心中的刀疤早已數不清楚,但這就是個人生不是嗎!沒有這些傷痕,就沒有現在的堅強;沒有這些痛苦,就沒有現在的意志。
我還是相信,人生中無論你遇到好事還是壞事,都是你人生的養分,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用上這些經驗。國外有句諺語說:
“Good judgement comes from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comes from bad judgement.”
大致的意思是說「好的判斷力來自經驗,但這些經驗通常來自於錯誤的判斷」。所以當你犯錯或受到挫折時,請想起這些話,再多的挫折都是用來磨練心志的手段,並相信他會為你帶來好運。
在IT業界要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喜歡的環境,喜歡的同事,甚至是喜歡的老闆,可能沒那麼容易,而且任何工作都有其「副作用」,不可能有完美的工作環境。如果你還喜歡現在這個工作環境,你應該先試著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建立起自己的信譽,然後帶領大家一起改善環境,讓這裡變成一個你願意長久工作的地方。如果真的無法改變環境,那也只好選擇離開,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你的同事、你的老闆,都會理解你的決定,只要你願意敞開心胸,認真走好每一步。
最近看了兩篇文章覺得還蠻有道理的
http://www.huxiu.com/article/21214/1.html
http://www.huxiu.com/article/21854/1.html?f=wangzhan
對於開發者來說,這份工作是有壽命限制的。就像是運動員或是否些特種行業一樣,會在大約入行五年的時候達到巔峰,巔峰狀態大約可以維持十年,之後大部分的人都會走下坡,必須轉往SA/SD/PM角色做發展。
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以及長期保障的不足,都迫使著開發人員必須建立自己的長期項目,或是進入提供穩定保障的企業。身邊的範例看起來,目前國內資訊產業開發人員的出路也只有幾條:
1.自己開公司(或是至少有股份)接案/開發產品/人力培訓,不然大家都是要賺錢的,怎麼知道會不會在你40歲產出下降時候把你一腳踢開?
2.進入外商/銀行/大企業,熬個主管職務至少可以養老。
3.在精華時段內累積足夠的資金利用業外投資達到保值的效果。(在台灣很困難)
4.累積名氣寫書/講師/顧問
5.轉向 PM/業務 角色
其實工作型態的轉變是自然發生的,除非你一直安於現狀,否則很難到了 40 歲還在自己寫程式,應該會有更多比開發更有價值的工作在你身上 (例如培訓、管理、PM、...),而非單看開發的生產力。但你在二三十歲時寫程式所打下的基礎,對你未來的IT生崖將有重大影響。
對於40歲才又回來寫程式的我...看到都不曉得該說些甚麼了...(之前跑去玩硬體,設計主機板、電路板....)
doggy提到:
而是時間到了就有人會_____,對於這點,我從公司人數超過 100 人的時候,就感受越來越深,也越來越_____。
越過10人,要繼續關注100人的變化...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ted99tw提到:
越過10人,要繼續關注100人的變化...
泰大的目標是千人斬嗎?
看泰大PO的圖,就知道他早就千人斬了
泰大自己都說超過300萬次了....
鐵杵是怎麼練成繡花針的...
我覺得能在不滿意的工作環境待下去的理由,除了生活所逼之外,就是領袖魅力(主管)跟自我實現這三種了。當後面三個因素都不存在的時候,對於不滿意的工作環境,自然就會離開。
找個農場,就不用太擔心沒選手拉
另外想回應 masonchu,您提到的︰
3.在精華時段內累積足夠的資金利用業外投資達到保值的效果。(在台灣很困難)
我現在覺得無論在哪個行業都很重要。當你為別人鞠躬盡瘁,卻被兔死狗烹(或是獵不到兔而被淘汰),感覺肯定差的。以廣義來看,也不一定是要業外投資,而是將自己的興趣,化為生財的方式,至少能有口飯吃,其他像1.2.4.5.都算是這點的相關應用吧。其實這個時代,只要能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表現於水準之上,怎麼樣都有口飯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