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0


專案延誤似乎已是常態,不只是現在,而是自古以來,大多時候都是這樣! 小專案小延誤,大專案大延誤,只有不做專案才不會延誤!
可是,我們不可能不做專案,那該怎辦?有人說,那就不要先規劃,沒有預定計畫,就沒有延不延誤問題。正確,且聰明;但,這要等你當老闆時再說吧!身為員工,被要求做計畫是必然。
於是,為了避免延誤,大家在做計劃預估時程時,普遍很就自覺的養成一種習慣,每估完一項專案活動時間,主動再加上一定比率的緩衝,可能是20%、50%、甚至加上一倍、二倍。專案總時程出來後,再加上至少50%的緩衝。可是,緩衝加再多,事實上,延誤的情況依舊是高得驚人,絲毫沒有顯著改善。這不禁令人好奇,加的緩衝都到哪裡去了?

簡單來說,專案的緩衝大部分都沒有發生作用,反而是白白地被浪費掉了!!!

最主要原因有二:
* 學生症候群:非到考前才念書,不到最後關頭不努力。眼見時間還多,不是先好好喝杯咖啡,就是先去看場電影,享受悠閒時間,直到時間逼進才開始進行專案活動。
* 人性弱點:如果活動順利在時間內完成,或是提前完成,專案團隊也會隱匿不報。只會加強細節修飾,做得更好,即所謂的鍍金(gold plating),直到時間耗盡為止,才會願意往下進行。

而專案活動的估算也都一直存在有盲點,或是即使知道,也不願意正視之處。譬如:
* 暖機時間:專案工作涉及不同小組時,往往會假設可以無縫接軌。即小組A交給小組B後,小組B可以立即上手繼續承接下去進行。這,未免太一廂情願或是 太不切實際了。在銜接的過程當中,實際上是需要一段時間的,而 more...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