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18 iT 邦幫忙鐵人賽
DAY 3
1

本系列文資料可參考以下:


前面兩天講了不怎麼技術的廢話之後,終於要在以下的 27 天會有比較"技術性"的語言了啊 ...

因為我習慣了解一個新事務時先從最簡單的開始看起 XDD,所以第三天我打算先來談談 Puppet 的整體架構,這樣看起來比較不容易放棄 ...

Master / Agent

puppetmaster-agent

基於 pull-based 的架構 (官方建議)

Puppet 的 Master / Agent 架構通常適用於有規模的環境佈署,由 Puppet Master 提供 configuration,在每台要被佈署的 Node 安裝 Puppet agent 向 Master 獲取 configuration。

Puppet Master 通常由 N + 1 台 Puppet Server 構成,必須要能夠承受所有的 Puppet agent 訪問,而 Puppet agent 通常透過 service 運行或是 cron 來定期向 Puppet Master 更新 catalog。

Agent 透過 catalog 更新完畢後,將 report 回傳給 Puppet Master。

Masterless

puppet-apply

基於 push-based 的架構

無 Master 又稱獨立佈署的架構,透過 Puppet apply 進行單機佈署的方式達成。

Masterless 很常被應用於 Docker or Vagrant 等 image 環境使用,通常適用於數量少的環境。

Tasks and Plans

puppet-bolt

Puppet tasks and plans 是 puppet 推出基於 push-based 的一次性的臨時佈署,與 Ansible 的方式相似,彌補 Puppet 長期以來使用 pull-based 必須等待 deploy time 的缺點。

可以使用 Bolt 開源專案或是企業版的 Puppet Enterprise Task Management (available in Puppet Enterprise 2017.3) 來實現 Tasks and Plans。

不負責碎碎念

佈署架構上主要分為三種,每個佈署的方式都適應不同的場景,從能適應超大型架構的 Master / Agent 架構和常用在 Images 的 Masterless 架構,或是最近才剛出的 Tasks and Plans 用來解決臨時性的需求,Puppet 在這些階段都算是都有解決方案了。

經過時間的演變,Puppet 不再是以前那個老牌頑固不變的組態工具,從這幾年可以看到 Puppet 有聽到使用者的聲音而做了改變,現在變化的作法更多也更廣。


上一篇
Day 2 - Puppet 是什麼?能吃嗎?
下一篇
Day 4 - 你不能不知道的 Puppet 小常識
系列文
Ops 的轉職之路 - Puppet 從入門就放棄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