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講了公地的悲劇,也就是當有八個人上船的時候,這艘船的物理上還存在,但是這艘船的經濟價值就會蕩然無存.
漁村裡的人一開始覺得這艘船是大家的,每一個人都可以上船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當人人都可以上船後,這艘船的經濟價值蕩然無存以後,大家就慢慢發現漁村裡好像少了什麼.當然這是因為這艘船所帶來的經濟價值完全消失的緣故.
人們就開始回憶以前的時光,在集體所有制下,有些人還能分到魚,在私有制下,雖然收入不平均,只有一個人拿到 14 條魚,但你想想其他人難道不能從中獲益嗎?
比方說,這個每天多打 14 條魚的人,當他有錢後,他就會想要多消費.例如,他可能會請一個管家,或是請一個家庭老師,逢年過節的請人來唱唱戲等等,畢竟這個社會每天都多 14 條魚,這個餅大了,有錢人揮霍起來,周圍提供服務的人也可以從中受益.
人們開始覺得,這個人人都能上船的制度可不一定是個好制度,但私有制也不夠好,因為會導致收入不均.
於是就會人人開始想,我們是不是做些改變呢?這時就出現了一種聲音"爭什麼!摻在一起做撒尿牛丸啊,笨蛋"
我們既保留私有制下的特點,讓五個人上船,但是又讓收入平均一點.所以他們決定選出一些德才兼備的官員,把他們送去學經濟學,學管理學,學完後他們就知道怎麼管理這艘船,這時候他們就會知道五個人上船是最好的,這艘船能產生最大的經濟價值,但同時收到的 14 條魚不要全分給一個人,歸漁村所有共同分配.大家覺得不錯,這是個好方法.
結果這艘漁船就從全員所有制改成政府所有制,由德才兼備的官員來管理.他們為了好好管理這艘船,還成立了漁村資產委員會.那麼在這個制度下,最多有幾個人上船呢?
在討論之前,我們要有一些數據,也就是
漁村的生產數據如下表:
捕魚數和工人數的關係圖
邊際生產率,邊際成本,平均生產率的關係圖
大家回想一下,在集體所有制下,每一個在船上的人都有一票,決定讓不讓新人進來,這時他們看的是平均產量,他們要在自己收益不下降的那一點作為一個均衡點,所以只有三個人能上船,第四個人來了,他們的收益就下降了,所以他們不會讓第四個人上船.
在私有制下,漁船的所有者看的是另外兩個欄位一個是邊際收入,另一個是邊際成本,這時他要確保的是邊際收入要大於等於邊際成本,也就是他所要支付的工資,無形中這艘船能發會最大的經濟價值,也就是 14 條魚.
而在全員所有制下,每個人都可以上船,每個人所看的又轉回到平均收入,不過他們不能拒絕別人上船,只能夠決定自己上不上船,所以他們關心的是,在船上的收入有沒有大於岸上打魚的收入,所以只有八個人能夠上船,當第九個人要上船時,他在船上的收入會小於岸上的收入,所以他不會上船.
在這三種制度下有多少人能夠上船我們都有一個確定的答案.現在問在漁村資產管理委員會政府所有制下有多少人會上船,你要看哪一個欄位呢?到底是平均產量不下降?還是平均產量不小於岸上的收入?還是邊際產量呢?政府官員到底想要最大化什麼呢?答案是:不知道.
但這剛好就是問題的所在
他們有可能讓上船人數最大化,從而讓就業人數最大化.
也有可能除了打魚以外有其他的目標,他們可能覺得打魚不重要,
他們甚至可能認為打魚並不是政府追求的唯一目標,讓大家出海玩可能更重要.
政府的目標是多元化的,並不像商人那麼簡單,直接,明瞭,而這正是政府存在的理由.政府需要平衡各方的利益,所以政府到底會怎麼做,到底會讓多少人上船?不知道,無法預測.
我們來舉一個實際的例子,
商業銀行的目的是什麼?賺錢,低買高賣,以低的價錢吸引存款,以比較高的價錢貸出存款,從中獲利,你看商業銀行的目標非常明確.
但是一個國家銀行,它追求的目標是多元化的,它要賺錢同時要保持國與國之間的有好關係,它還要扶貧,還要照顧地區間的和諧,這麼多目標加起來,它到底要追求哪一個,我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