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陸續發生的SARS、H7N9禽流感、H1N1新型流感、中東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茲卡病毒感染症等疫情,顯示出生物恐怖攻擊與新興傳染疾病的威脅與日俱增,為了有效因應這些傳染病帶來的攻擊,我們必須建立完善的傳染病監測及預警系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為實踐防疫資訊化之理念,對於本土流行性疾病,如季節性流感、腸病毒等,或對於新興傳染病,如禽流感、屈公病、茲卡病毒等疾病監測,依照世界各國對流行病情報偵測之架構,積極建構包含指標式 indicator-based與事件式 event-based兩種資料來源的傳染病監測系統。
2009年,美國CDC於台灣時間4月22日早上5點對外宣布發現兩個居住於南加州相鄰鄉鎮的小孩,均感染當時稱為豬流感(H1N1)的新型流感,疾病管制局於當日早上8時辰會即時掌握訊息,稍後接獲墨西哥已傳出至少造成62人死亡於此流感,我國於4月25日立即發布新聞,27日WTO公布H1N1病例定義,我國立即跟進並公告為第一類法定傳染病。
自發生疫情到5月20日,國內仍無病例,所以主要以事件式監測為主,並開始準備指標性監測系統,除原有病毒性感染合約實驗室、法定傳染病個案通報及RODS系統外,籌畫增加利用健保IC卡上傳資料與司王網路通報資料,進行每周類流感門診急診、住院與肺炎及流感死亡之即時監測,在疫情進入國內後,及以指標式監測系統為主進行國內疫情監測,事件式監測系統為輔收集國外疫情發展與整備情形、防疫措施等。
參考:
醫學資訊管理學(華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