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第 12 屆 iThome 鐵人賽

DAY 4
1
Software Development

在AI的時代追求人性系列 第 4

人機互動領域介紹(2):社會學與人類學所關心的人機互動主題

  • 分享至 

  • xImage
  •  

上篇介紹了資訊領域關心的人機互動,討論到如果只從技術出發,
很多時候會忽略了在現實生活的限制,以及人們對於這項新技術的感受和想法。

那我們該如何去了解「人」的這部分呢?

人機互動領域在這方面的發展,很大一部分是由社會科學家所推動的。
社會科學,包括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人文社會領域,
一直以來都在關心人如何在這個社會上與彼此互動,
以及各種社會文化、身份、認同、歷史脈絡等等的因素對於人類行為的影響。

人機互動領域基本上是將科技帶入了人類的生活之中,因此這裡就有雙向的影響。
一個方向是是人因為有了科技會有什麼樣的改變。
例如討論臉書出現了之後,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有何改變。

另一個方向則是針對一個特定的使用者族群,提供一套敘事的角度跟分析的框架
藉此提供給設計科技的人一些設計的原則。像是如果我們要在醫院建立一個電子資訊站,
我們可能要先了解醫院有哪些人出入,他們之間如何互動,他們會想知道什麼樣的資訊,
什麼又是他們所重視的。
醫院裡面什麼地點是他們有可能會想要去與資訊站互動的,
還有目前他們是如何獲取他們所需的資料。

前者在近年時常是打著大數據分析的角度,出現在世人面前。
例如有人會去分析推特,尋找推特上的謠言和錯誤資訊是如何被產生跟傳播的

這種類型的題目其實是社會學家所關心的,因為資訊的傳播影響到我們的社會如何被塑造。
人機互動領域關心這類型的主題,除了是了解社會現象本身之外,
也是去了解資訊科技如何去影響社會,藉此希望能夠去更完善地討論科技該如何被設計。

後者的部分比較接近人類學的傳統。人類學並不只有做考古,這個領域花很多心思在了解各個族群文化
透過田野調查(Field Study),近距離去了解特定族群的價值觀、思維方式,再透過分析跟整理,
把這些文化書寫成非該族群的人可以閱讀的內容,甚至更進一步提出框架或是理論,來幫助非該族群的人
能夠理解該族群的想法。

像是林立青先生所寫的「做工的人」,透過書寫去呈現藍領階級的人的文化與想法,
讓非藍領階級的人有機會能夠更加了解這樣的人。另外一本書「當教授變成學生」,
也是在書寫一個人類學教授,假裝是大一學生,去跟真正的大一學生互動,
透過觀察與對話去梳理大一學生的各種價值觀跟感受。

像這樣的研究傳統和延伸的產物在人機互動領域,可以幫助設計科技的人更加設身處地地為目標族群著想。
例如如果對於年長者來說,他們很害怕在公開場合被人發現自己不擅長的東西。
那在醫院設計資訊站時,就要考慮到這樣的系統會不會讓他們顯得笨拙無知,
如果會的話就要避免去創造出這樣的情境。

最後希望提一下,這篇所談的社會學或是人類學其實是非常粗淺的分類,
主要還是希望給大家一個概念
這些學科之間的界線並沒有這麼壁壘分明,
但為了求簡單好理解我暫且這樣寫~

然後這篇並沒有討論到心理學的部分,所以下一篇我就來談談人機互動跟心理學的關係~


上一篇
人機互動領域介紹(1):資訊領域所關心的人機互動主題
下一篇
人機互動領域介紹(3):心理學所關心的人機互動主題+一點跨領域的心得
系列文
在AI的時代追求人性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