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1 iThome 鐵人賽

DAY 21
1

前言


工作術不只是工作上,還有自己想做的事情,目的都是在一樣的時間內做更多事情,且擠出更多時間。

聰明的做事


這是後面許多方法的前提:

  • 找到事情困難或不確定的地方先試錯,如果確定可行,再開始其他工作。
  • 不管我們把事情切的多小、時間拉的多長,都要有清晰的大方向、核心。
  • 時刻注意正在做的事情的價值。

狀態


這是一種因人而異的事,舉例我的習慣:

  • 找到一天當中,你效率最好的時間,然後為那個時間排開所有事,做重要的事情。
  • 多階段睡眠,這個很好用,下班後很累又剛吃飽,先睡二十分鐘再起來工作,效率會很好,就像一天當兩天用,但如果是不容易入睡或醒來的人,可能要考慮比較少的階段。
  • 如果餐後需要工作、專注,千萬不要吃飽或吃太飽,即使你要去吃吃到飽。

把大事轉成小事


如果某個工作項目太大,難以下手,我們可以拆分成許多小事,這有許多好處:

  • 身心俱疲的平日都能執行。
  • 可以安插在零碎時間,甚至是通勤時。
  • 可以安排優先順序。
  • 有夥伴的話可以分工。

我自己習慣用 Trello 管理工作與私人的事情,因為新增卡片快速且能補充細節與 check list、拖移就能改變事件狀態/順序、可與夥伴協作。

但要注意的是,事情也不應該切的太小,這樣會多出不必要的 paperwork,像是新增卡片、拉順序、拉狀態等等,這可以用到兩分鐘法則,如果一件事只需要不超過兩分鐘,那麼就不用拉了,直接做完吧。

進入心流,並避免 Context Switch


在公司工作的時候,可能會有訊息、會議、有人當面來找,而在家工作的時候,可能要做家事、買東西、照顧家人。

通常,遇到這些事情,我們都會停下工作去處理,但往往回來工作的時候忘記自己的思路、做到哪裡,甚至我們根本就不回來工作了,所以應該要盡量避免 context switch。

可以這麼做:

  • 公司很多人會來問事情、聊天,可以嘗試帶著筆電去休閒區、別的辦公區域工作,如果對方找不到你,就會傳訊息給你,你可以在工作告一段落的時候再回訊息,通常這些訊息也是比較重要的。
  • 在你停下來之前,請對方等一下,我經常在 code 裡面直接打上簡短的思路,這樣對話完就能接著寫,同樣的,如果是今天做不完的事情,也留下一個目前進度,避免下次光是進入狀況就花了很多時間。
  • 去咖啡廳工作,那裡只會有人問:這裡有人坐嗎?除此之外,你媽都找不到你。
  • 把會造成你分心的東西都關掉,手機轉成零打擾,下載類似 Forest 專注森林 的 app,且平常就把那些只會有廣告推播的 app 都關閉推播。有趣的是,在我們去關閉的時候,就會一頭栽進去,所以必須要很專注的去關閉。
  • 我們也可以用類似 App Usage 的 app 檢視自己在哪些 app 使用了多少時間。
  • 聽音樂、白噪音(如:潮汐)、站著工作等,能讓自己專心的外力、姿勢。

減少決斷次數、避免決策癱瘓


當煩惱太多會覺得心很累,不想再做決定,所以我們應該要避免不必要的決策:

  • 就能像學生時代,除非有體育課的那天,否則都穿制服,我們也可以星期幾就穿某種搭配,這樣只要準備最多七套穿搭。
  • 中午吃什麼是上班族最大的困擾,可以星期幾就吃哪一家,吃什麼也盡量減少決定,挑常吃的、甚至看其他人吃什麼,跟著喊+1。
  • 先想好要的東西再去買,避免分心,網拍也一樣。

但時間久了,可能會變成一個無聊、沒創意的人,所以偶爾還是要做新鮮的決定。

激發自己的興趣


我們從事讓自己有興趣的事情總是不知不覺就天黑,不知不覺又天亮,可以利用這一點,例如:

  • 為心儀的對象做一件想學習的事情,像是手工。
  • 學習程式的時候,先訂一個作品,然後以做完作品為目的學習,這樣寫到一半就比較不會中途放棄。
  • 就像高中生備考的時候,會趁假日去自己想上的大學看看,我們也可以看看想去的公司、國家,甚至是看那些過著我們想要過的生活的人的貼文。

習慣養成


習慣的培養很難,建議搭配上面的興趣來執行,也有像是 Loop 習以為常 的 app 提醒並追蹤自己的習慣養成。

被逼的


人的奴性 > 自制力,我們可以好好利用這可悲的一點:

  • 接案,讓業主來逼你做。
  • 報名 iThome 鐵人賽,隨著你寫了幾篇,中途放棄的沉沒成本就越來越高。
  • 課程、工具、樂器買起來、報名要錢的活動,像是鐵人三項,為了不浪費錢,事前就會好好練習,比賽的時候努力完賽。
  • 告訴大家自己要做什麼,而且甚至談成了一些難以回頭的事。
  • 找人一起做某件事。

順序


這是一種策略,因人而異,這邊舉例我的習慣:

  • 如果吃太飽就會血糖高想睡覺,那就先做家事,再工作。
  • 如果不是剛吃飽,那就先工作直到卡關、或是身體、眼睛不舒服的時候,再做家事休息,這樣的好處是不容易過勞,而且是先工作,所以工作的次數可能會比休息的次數多一次。
  • 如果不是很熟悉的事情,先做簡單的部分,好熟悉狀況,也避免沒信心。

番茄鐘工作法


網路上有很多教學,好處是:

  • 一種有儀式感的紀律。
  • 強迫的休息時間可以讓人抽離工作,重新定位,避免衝太快走偏或做白工。

但我自己的經驗並不好,原因是,我認為沒有進入心流就算是有問題的工作執行,必須要找到無法進入心流的原因,而如果已經進入心流,就不需要這個工作術,反而會覺得番茄鐘很吵。

結語

方法很多,一開始在執行的時候會有一種自己毛很多、事情好像更複雜的感覺,但內化之後,這些事情也不需要思考了。


上一篇
Day 20:會議
下一篇
Day 22:計算機概論
系列文
30 天從麻瓜變 Android 工程師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