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環節的準備很特別,大部分時間都想著與考官的應答,這也是問題最開放、最及時所以也最難準備的環節。
通常是跟該公司業務相關的功能,面試的時候需要對面試人員簡報,所以必須要注意各種技術細節,也要自己先練習解釋幾次,另外,不是功能出來就好,UI、測試、架構彈性都要盡量處理好。
比較像是人資打電話來合八字,比方說國籍身份、工作地點等,也可能會問到雙方的期待是否符合,當然我們也必須清楚對方公司的底細,對方職缺上就寫的、查得到的,都應該先做好功課。
履歷上寫的任何東西都有可能被問到,尤其是那些不熟的技術一定會被問,所以如果是重要的就弄熟,不重要就拿掉,避免其他熟悉但沒問到的技能也被懷疑灌水。
另外,履歷是要用邏輯看的,比方說某些技能太偏,或是學歷、經歷的轉變、時間點等等,都是可能被問的,必須要能給出合理的解釋。
這在上一篇有說過,在刷題階段,我們應該要偶爾用手寫,並且不管在上機或是手寫的情況下,都把思路說出來,這也是溝通的一部分,有的時候對方出的題目太開放,若是沒有說出來而苦惱於太多複雜的情境,而對方卻不知道。
不用怕會脫離面試流程或顯得不專業而不敢閒聊,這就是面試的一部分,甚至是最重要的部分,現在市場上有很多培訓機構,大家的技術都差不多,在這樣的情況下,面試官當然會想要選擇好相處的人,他們不會希望未來跟一個無聊、難溝通的人一起工作、吃午餐。
就是面試中,最讓人頭痛的各種句型:
這些問題的準備方式是,先搜尋 behavior question 從一大堆問題中做延伸,另外,對方也會看情況問,比方說,自己前面說了什麼可能會讓對方有疑問/好奇的,等一下就有可能被問到,但不論如何,都必須誠實。
建議準備多一點問題,因為前面的過程中可能對方就已經解釋過了,而且這些早就準備好的問題也不一定適合這家公司,所以應該要見機行事。
另外,我們準備問題的時候是抽象的,例如公司發展方向,但實際在問問題的時候,要將問題改成實際的,可能是,近期新技術的誕生或競品的策略下,公司將如何應對等等,否則看起來像是都問每一家一樣的問題,也不是真正思考過。
而我們提問的問題,可以偷渡一點自己想要展現給對方、或是對方想要的個人特質,當然,也不能太誇張。
自我介紹、職涯、優缺點等圍繞在個人的問題:這些是塑造形象、個人特質的依據,要注意的是誠懇、誠實,其他環節會驗證這些描述。
如果是外商公司,請準備英文版。
我們了解有哪些環節後,應該要模擬各種問題,這邊建議畫心智圖,將問題做延伸。
有個心法,可以先找到核心價值觀、自己的世界觀,然後將不同的問題導向這些核心,這樣就能舉一反三,也能收斂問題。
即使我們已經找到工作了,也應該偶爾去面試,這有很多好處:
有些公司在意即戰力,所以會著重在技術層面、有的則是問許多 behavior question 為了更清楚我們的為人處世、溝通技巧。
我想,聰明的面試應該是觀察對方需要,給出更靠近需求的事實,比方說 behavior question 的答案可能不只一種,就像寫給每一家公司的履歷都稍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