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部門,類似的職缺;為什麼有些人做的輕鬆愜意,而有些人卻累的跟狗一樣?
如果在過往的工作中只遇過 1、2 次不愉快的經驗,那應該是主管偏心、公司制度有問題;但如果你過去的每間公司都遇到類似的狀況,那問題可能出在自己身上
。
如果你覺得現在過得不好,不妨參考文章中的方法,也許裡面有些觀點能給你的職涯帶來不一樣的啟發。
筆者過去非常認真工作,面對主管交代的事從不拒絕,同事需要幫忙時也傾力協助
;就算下班時間同事都走光了,我還是獨自加班完成工作。
當時我覺得應該是自己的能力受到肯定,才會被分配到這麼多工作;但過了一段時間後,身體漸漸無法承受這麼高強度的工作,對公司不滿的情緒也越來越多:「為什麼主管只把困難的任務丟給我做?為什麼其他同事都能準時下班?為什麼我要一個人處理這麼多的事情?
」然後不久後我就離職了。
直到現在回頭看當年的這段故事,才了解原來「能者過勞」最大的元兇是自己
。
如果你是後端工程師,那就請把自己後端的能力鑽研到頂尖的水準
;如果指派給你非本職工作的任務時,盡可能地拒絕。
如果你不懂得拒絕,你就會變成「全包」工程師
,同事有事情第一個都先想到你;這容易導致你原本的專業技能停止成長,甚至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
就算你擔任的是全端工程師的職位,我相信一定還是有偏重前端或是後端;筆者建議要認真鑽研偏重的部分,因為絕大多數人都做不到全能
,謹記主武器負責殺敵,副武器用來輔助;如果你的主武器已經生鏽,那副武器再多也沒有任何意義。
從高手變成庸才的故事
筆者有個朋友曾經是業界非常優秀的後端工程師,但他在入職新公司兩年後卻變得很平庸;因為除了後端開發外,他還要負責前端網頁開發、公司內部 Server 管理、專案管理系統架設、程式碼版控系統架設、雲端 Server 部署、專案管理、內部教育訓練、Android APP 撰寫...;這些瑣事不僅填滿了上班時間,也讓他下班後沒有體力繼續提升自己,導致技術停留在兩年前毫無進步
,而當年落後的人已經可以跟他並駕齊驅,甚至比他更優秀了。
備註:如果在自己手上有事情忙的狀態下,還被強制分配非本職工作的任務;可以趁這個時候跟上級交易,畢竟大家上班都是來賺錢的,
如果要我多負擔一份壓力,那也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
將對話窗口轉移
在非純軟的公司裡面,大部分的部門都搞不清楚前端、後端的差別,因此遇到問題他們不是找主管就是找「全端」工程師
;就算你真的能幫他們解決問題,但只要你當了一次的窗口,他們之後遇到問題都會來找你
;為了避免日後工作時被其他部門頻繁打擾,筆者的處理方式為:
如果你接到問題就處理,那只會是「能者過勞」
;你要學習將任務分給同事。
不要把別人的問題變成自己的問題
能力越強,責任越大;當你擔任 Senior Engineer 或是 Tech Lead 時,時常會有同事請你幫忙解決 Bug;如果時間允許,忙當然是要幫的,但請謹記你是幫人,不是攬過來做
。
有些工程師問完問題看到有人幫忙後,就會回到座位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所以幫忙時請注意界線,以引導為主
,不然最後出包,對方可能會把責任直接推到你的頭上。
如果主管要你在資產轉移單上面簽名,一定要堅定的拒絕
。決策的影響範圍已經超過了你的職權,甚至涉及到多個部門、公司預算;筆者強烈建議你要裝傻推掉
。小提醒:假設 1 個決策的失敗率是 20%,你幫忙做了 5 次決策;主管會獲得那 4 次決策正確的獎勵,而你則會承受那 1 次決策失敗的後果。
當然也是有善良的主管,但社會上陰險的人太多,遇到不合理的事你要想辦法拒絕才能保護自己;有的時候不是你比較倒霉,而是因為你沒有拒絕不該由你承擔的責任
。
讓我們還回想一下,同樣是工作一整天;有時你回到家時感到沮喪,而有時卻覺得非常充實。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會造成這兩者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前者做了太多的雜事,而後者則是去完成有挑戰性的事
。
在上個小節已經分享了許多避免雜事的技巧,這個小節就讓我們來了解,如何讓自己有能量去完成有挑戰性的事情
。
你是否曾經工作到一半突然覺得所有事情做起來都非常流暢
,在這個狀態下遇到的難題都能迎刃而解、而且能在短時間完成非常多的事,更神奇的是這段時間你的注意力完全不會渙散,甚至會忘記時間的流逝。
筆者周圍有蠻多朋友都體會過這個狀態,它有一個專有名詞 ──「心流
」;雖然可遇不可求,但能透過一些小技巧增加它出現的頻率,這些技巧就算無法讓你進入心流,也能提升不少工作品質:
完整的工作區間
,在這個區間內拒絕一切外界聲音;這樣做可以避免你的注意力被打來的電話、訊息的提示音所干擾。給任務設定一個期限
,必須在時間內完成某件事;讓大腦把所有精力只投入到一件事情上面。在開始前用一個儀式
,暗示自己就要進入無敵模式;透過這個儀式把自己從混亂的思緒中抽離,切斷大腦之前的思緒。
筆者的儀式是在開始做事前,聽 Victory 這個激昂的音樂。
很多人的下班不是下班,讀者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下班後大腦還在思考著剛剛會議的事項,今天尚未完成的工作
?
這樣的過度努力,有時會導致你隔天早上到公司的時候昏昏沈沈,做事沒有動力
;過去筆者一直以為會這樣是因為工作倦怠、前一晚沒睡好;但後來發現主要是因為在下班後並未將大腦抽離工作環境
。
筆者建議在下班前把尚未完成的工作記錄下來
,現在有許多筆記軟體都可以幫助你完成這件事,完成後就讓大腦關機,給它喘息的時間
;如果讀者願意嘗試看看這個方法,在幾天後你會發現這個細微的調整,竟然能讓隔天上班的時候更有精神、做事效率更高。
與其說是禮儀,不如說是同事間的互相尊重;如果你有給長官、同事、下屬該有的尊重,彼此的合作會輕鬆許多。
這個小節筆者主要分享不要去踩的地雷
,讀者可以從範例中看看自己是否有需要調整的地方;很多時候我們一直在犯錯卻又毫不自覺
。
朋友的故事很經典,又符合這個主題,所以就直接拿他來當範例了。
朋友公司的 MIS 部門離職率很高
,有多高呢?10 個人的 MIS 部門,一個月可以走 2 個!招募的速度都趕不上離職的速度,部門內除了主管外,最資深的員工還沒待滿一年
。
所以時常會找其他 IT 部門來支援業務,而我朋友很不幸的被抓去支援,進去後他瞬間理解為何會有如此高的離職率,簡單幾個例子:
禮拜五下午、下班前一小時、下班後
還會指派任務給下屬;讓部門每個人的工時超長
。但從來沒有看過他自己動手操作
,連機房都不太敢走進去;讓下屬對他的能力充滿質疑。主管立馬把鍋甩到我朋友身上要他賠償
;一台伺服器就要 20 萬,我朋友現場崩潰大哭。
如果你只是支援,
千萬不要在身上掛賬
;就算對方階級比你高,直接請主管幫你擋掉,這是上司應該對下屬的保護
。
只是要我朋友幫忙把防火牆重新啟動
。因為主管怕自己做出事,所以連小事都要在凌晨打擾下屬。XXX 你幫忙處理一下這個問題,我現在要打考績沒時間處理。
」為了討好各個部門,只要有需求就先接再說
,完全不考慮團隊的承受能力;為了達成自己的績效,他甚至直接壓死線,要求做不完就全部留下來加班。看完上面的敘述後,有沒有覺得這個部門根本是地獄?每個人在未來都有可能擔任主管,當你覺得這個故事荒謬的同時,請謹記:「不要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
」
如果你問問題的方式讓同事感到不舒服,他們可能之後就不想再幫你了。
沒有把問題整理好再發送
,會導致對方電腦一直跳彈窗,非常干擾工作。筆者建議詢問別人問題前,要先整理好訊息且內容要包含:
對方沒有立刻回訊息,可能是手上也有緊急的事情在處理
,如果真的有時間壓力,筆者會建議直接打電話。收到問題的人沒有辦法預估這個問題將會佔用他多少時間
,所以有些人就當成沒看到這則訊息。千萬不要騙對方說只打擾 3 分鐘
;這樣很容易打亂他這一天的計畫。
很多業務開頭的話術就是:「請問可以打擾您 3 分鐘的時間嗎?」如果你有停下來聽他們講解過,就會知道 3 分鐘都是騙人的。
在雙方壓力都很大的狀態下,工作效率實際上是更低的
。會被質疑你的能力是不是有問題
。不明確的時間會給對方帶來更多壓力
,應該問:「我什麼時候方便來請教?或是等您有空的時候跟我說一聲?我再過來這邊。」這樣會讓對方比較舒服。有時同事會說:「你幹嘛這麼客氣,直接問就好了啊!」筆者建議你就算聽到這段話,還是要保持該有禮貌,畢竟禮多人不怪。
有禮貌對方下一次才會幫你
。不知道接了這通電話要處理什麼事情
,而且未經詢問直接打電話有點沒禮貌
。開頭要先說一聲抱歉
,並說明要找他討論的主旨,讓他知道突然被加入的會議要討論哪些內容。大家都很討厭沒做功課就來問問題的人
。當同事問你:「什麼時候東西才會完成?」請不要回答:「等一下就好!」而是說再等 30 分鐘這類具體的時間
,因為每個人對「一下」是多少時間的認定是不同的;如果回答的人認為是 1 小時,而發問的人認為是 5 分鐘,就會造成不必要的摩擦
。
有些主管在找下屬討論問題時會說:「下午幫我空出一個時間,要找你討論前端設計的問題。」此時千萬不要回答:「好!」你應該要直接提出一個具體時間詢問主管是否方便
,如果沒有明確的時間,會導致你無法安排需要高度專注力或是長時間作業的任務
。
不要說新手,就算是職場上的老鳥,在與同事溝通這塊也經常碰壁;這種情形在跨團隊溝通時遇到的頻率更高,總覺得其他團隊的人在針對我們
。
這邊先排除辦公室政治那種拒絕溝通的情境,而是去思考:「如果我們的共同目標是希望讓公司更好,有什麼方法能創造出共贏的局面呢?
」
如果想透過說服對方達成共識,那很容易就把彼此拉到了對立面;即使你成功說服對方,他也未必會真心一起共事。
很多時候在談判前,我們會很自以為是的覺得自己已經了解對方在想什麼了
,然後很急迫地把自己的想法加諸到對方身上,不給對方開口的機會。
也許你曾經透過這個方法獲得談判的勝利,但你勝利的原因可能只是因為你的口才比較好;過去的經驗告訴我,這個方法是在封閉彼此溝通的橋樑
。
與其一直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如嘗試另一條路,詢問對方為何會這麼想
,讓對方描述更多想法的細節;在了解對方完整的想法後,用討論的方式詢問對方是否有思考到完整的情境
;也許深入探討後你會發現自己的想法是有漏洞的,討論的目的是做出更好的決定,在討論後選擇對方的意見不是認輸,而是達成彼此的共識。
有時你會在心裡 OS:「這東西這麼簡單,為什麼跟其他部門解釋了好幾次他們還是聽不懂?」會這樣是因為你認為簡單的東西,對其他領域的人而言可能是天書
。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專業術語、不同的部門對同一個名詞也會有不同的解釋;如果你今天擔任的角色需要協調各部門的資源,你就要像是個翻譯員,把資訊轉換成他們可以迅速理解與吸收的語言;有時不是其他部門不想配合,而是因為他們真的聽不懂,所以無從配合
,資訊轉換也絕對不是一門簡單的功夫,因為你需要對合作部門的業務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
備註:筆者認為資深員工最大的價值並不是他擁有的技術,而是他在這間公司的影響力、人脈,以及對各部門業務的熟悉與理解,
有能力串連各部門共同完成任務的員工,是公司寶貴的資產
。
不會永遠都會有人給你合適的職場建議。
工程師剛進入職場時,能夠在帶你的前輩身上學到很多的技術與經驗。
在你成為老鳥後,你可能要獨自負責一個專案,此時主管能給你一些戰略上面的建議。
但當你成為主管後,你需要同時處理多個專案;到了這個階段,比你更高階的長官因為不了解這些專案的細節,所以很難給出有效的建議。
職涯的前期你會獲得解決問題的標準答案;但隨著你的成長,在未來無論是專案的決策、還是做事的方法,都不會有一個標準答案。
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訂閱
接收通知;如果有幫助到你,按Like
可以讓我更有寫文的動力,我們明天見~
我在 Medium 平台 也分享了許多技術文章
❝ 主題涵蓋「MIS & DEVOPS、資料庫、前端、後端、MICROSFT 365、GOOGLE 雲端應用、自我修煉」希望可以幫助遇到相同問題、想自我成長的人。❞
在許多人的幫助下,本系列文章已成功出版,除了添加新的篇章,更完善了每個案例的應對進退;如果對現在的職涯感到迷茫,也許這本書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觀點~
很喜歡這系列的文章,
PS:能者過勞~是不是少了一個字,能著過勞死
突然想到朋友分享給我的一段話:「我自己志向不高,只要想要承擔最低的管理責任,拿到最高的薪水就好。」
很多時候高薪跟過勞真的沒有關係
,健康還是最重要的。
好文推推,每一點都很中肯,但要實際做到真的好難...
感謝您的肯定
環境的經營需要時間,建議先挑選自己力所能及
的部分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