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媽媽也想上班?這算什麼作不到的事嗎?一開始我必須很誠實的說,以前還沒有當媽的時候,對於下午五點就急著要下班接小孩的同事,我是很無法理解並很暗自揣測他們有沒有一絲想偷懶的可能,對!我超過份又超沒同理心,所以現世報來的很快,在有了小孩之後,我每天困在保母或老師的銳利眼光(這位媽媽又晚接小孩了..)與內心對自己的不屑之間掙扎。
於是一份工時彈性又能實現自己的工作是我唯一的出口了。
說來簡單,但實際上地方媽媽的記憶體時常會被其他雜事所佔據,要怎麼從容量本來就不高的腦容量再擠一點出來學新東西,是我現在每天必須面對的挑戰。
我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小時候有段時間成績好,有段時間成績差(倒數或差點被21的那種),尤其記得自己最討厭的就是要背的科目,像是高中化學有機無機那邊,我是直接放棄這樣,所以腦容量不足應該是從以前就有的症狀,跟當媽沒什麼關係。
為了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生存下來,我不知不覺發展了一套個人稱作"超低腦容量學習法",像是要背英文單字,不管字典裡有幾個不同的意思,我都只記一個,像是這個:
introduction就是介紹,其他的都是介紹的變形或類似的意思,引進是把什麼東西介紹給人,引言序論是在一開始在介紹這個不管是書還是技術的東西,入門書或序曲也是同樣意思。
我發現只要記得一個比較通用的概念,其他的部分稍微推論一下,稍微延伸想法一下,就可以在合理的邏輯推理下,自己長出來。像是我存了一顆種子,給它一些土,然後澆點水,它自己就會茁壯成一棵樹。所以在學js時,我也是秉持著能查就不記的精神,把多一點的時間去尋找通則(種子),並交叉比對歸納(澆水),然後期待一棵知識之樹會隨時間慢慢長大。
當然會有人問說,都沒記東西這樣沒問題嗎?其實也不是沒記東西,很多記憶其實都是在每一次每一次的推論與思考時,逐漸在腦子裡刻出痕跡,對我個人而言,是一種去除非要記起什麼的壓力之後,非刻意為之的自然後果。
然而這樣的方式並非沒有缺點,在處理一些只要記得固定步驟,但為什麼要這麼做不是太重要的情境下,像是安裝環境,我個人就會感覺到很煩躁,因為無法掌握為什麼要這樣做,會很擔心自己是不是沒有百分百跟著步驟有做對,但如果要去探究細節,又會太花時間,畢竟地方媽媽是時間的窮人,窮到會被鬼拖走的那種。
對一個記憶體不足的人來說,筆記是不是很重要?寫的過程中,一邊整理思緒,一邊記憶,看起來好像蠻理想?
我的一個高中數學老師說了一句影響我很深的話,我想我的學習模式大概是從那時候開始變形(?)的,他走進教室還沒上幾分鐘的課,放下粉筆看著整間振筆疾書的學生,然後大聲地說,不要再做筆記了,筆記寫那麼漂亮根本一點用都沒有!從此以後,我的筆記只有我自己看的懂了。
對我而言,筆記所記的只有關鍵記憶點,像是開門的鑰匙,可能是歸納的流程,可能是點通想法的精選金句,畢竟,各類文件與MDN都寫的那麼清楚,我是哪根蔥難道會寫的更好?
30天的鐵人文當中,主要會以我在學習js時,覺得比較"有點什麼"的部分為主(到底是什麼?),算是梳理思緒也記錄自己的靈光一閃。目前的學習主軸是udemy的The completely javascript course 2023: from zero to experts,我個人蠻喜歡Jonas Schmedtmann理解js的方式,算是頻率有對的上;加上以超低腦容量學習法作的整理,以一天一重點的方式,記錄這段時間以來的學習心得與爬坑記錄。第一目標是:順利完賽(弱)。
另一個對自己的期待是,其實我並不是一個擅於傳達自己理念的人(難道是內容物太少?),在code review的時候,我常常可以為自己問出不錯的問題,但在角色互換時,卻好像常常沒有把自己表達的很好,我曾想是不是那些可以回答出厲害答案的人,都有事先練習或整理過自己的想法,所以透過鐵人賽,也希望能在這部份作點練習。
tl;dr: 本日純閒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