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系列中曾經簡介過 TCP/IP、OSI 模型的概念,這次將以不同角度來回顧這個至關重要的概念。可以說在計算機網路的領域,所有的服務都是基於這個理念來設計的!
在回顧這兩個模型之前,我們先來聊聊身為網路世界的新住民,理解這些理論究竟有什麼優點呢?
我自己的感覺是當你遇到網路的疑難雜症時,可以更有效的找到問題、排除問題,而不會東猜西猜,最後求助於不相關的人。
就像是家裡的電燈突然不亮了,你會想到是否是燈泡壞了?可能是燈泡壽命到了,也或許是變壓器壞了,但一般找到通用的換一個就行;又或者是電源接觸不良,那就針對燈泡到插座端做檢查。
但總不會明明其他電器還能正常運作,卻打電話洽詢台電為何我們的電燈不亮吧?
同樣的,當你瀏覽某個網站時,發現無法讀取了,那麼原因可能百百種。但是打給中華電信,基本上是最後的選擇。
*瀏覽網站時,所涵蓋的網路協定對應 TCP/IP 及 OSI
我們可以從很多方面來推測原因:
總結來說,透過對網路協定及其原理的熟悉,便能夠更容易的發現問題在哪,再從容的解決問題,或是被問題解決(誤)。
聊完了為何知道網路模型的好處多多,我們來看看怎麼入手學習比較好!
在前系列的 OSI 模型中曾經提到過 TCP/IP 及 OSI 兩種模型的崛起過程,由於 OSI 最初是由上至下的設計及定義,並沒有提出如何實作,因此相較當時 TCP/IP 由下至上先實作出來的模型來說,並沒有多少人參照 OSI 來開發,導致 OSI 淪為只在教科書裡面出現的模型。
但是,OSI 依舊在溝通及教育上起到很大的作用。就如同前面所提到的 L2, L3 交換器(Switch),雖然 Switch 中實際上針對協定的實作都是參照 TCP/IP 的,這邊 L2, L3 說的卻都是 OSI 裡面定義的 Layers。
這或許也是一種路徑依賴,不過 OSI 在分層的說明上的確更加清晰、明確,給初學者提供一個比較容易入手的理論模型。
我們就從 OSI 的分層搭配著 TCP/IP 的協定實作接著聊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