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網路世界的公民,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嘗試理解這個世界的本質,但是水很深,當我剛接觸這些理論時候,一下子就被各式各樣的專有名詞淹沒。
最初連 IP 是什麼都還沒搞清楚,就去試圖理解路由;又或者也搞不太懂手機的 5G 和 Wi-Fi 的 5GHz 甚至傳輸速度的 5Gbps 有什麼差別。但是在多年的摸爬滾打之下,總算對整個網路世界的運行方式,有了基本的輪廓。
有鑒於我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查閱到的資料大部分都是直接拋出定義給你,附帶一大堆專有名詞及相關公式,雖然準確,但是也著實在沒有相關知識儲備的情況下,給我的小小的心靈重大的打擊。
所以學習了計算機網路一段時間之後,才會寫下這兩系列的文章「網路通訊輕鬆聊」以及「網路通訊隨意聊」,除了內化自己的知識,也想挑戰一下能否以比較簡單的方式「科普」網路通訊。希望能對於初次接觸這個領域的人,降低進入的門檻。
因此我準備了一份學習地圖,假想是我自己從頭開始學習的話,我會怎麼做。接下來,便讓我們來聊聊,學習計算機網路的起手式及學習路徑吧!
我整理了兩個系列所寫的近 60 篇文章在下方,大致分類成基礎、進階以及雜談。
基礎篇會從簡單的應用開始,再以比較形象的方式的講到網路的基礎原理及常識,目的是對整個網路世界的運作流程有個概念,但是比較細節的內容就不會深究。
進階篇才會開始涉及到理論,我們會從 TCP/IP 和 OSI 模型聊起,再講到對於訊息傳遞至關重要的協定,最後提及資安和更進階的網路設定。
而雜談篇則是選讀,收錄一些有趣的小知識。
雖然理論相當重要,但是從一些生活的中常遇到的網路問題,找出解決方法,可能會對於學習計算機網路更容易產生興趣。
有了一些處理日常疑難雜症的經驗後,是時候從本質來看待網路世界是怎麼運作了,以及聊聊最常見的網路設備,以及他們所扮演的角色。
實際的生活中有許多需要購買或設定網路設備的情形,在還沒有真正理解網路模型等理論之前,其實就可以先了解這些幫助日常生活的小常識。
終於進展到理論的層級,當我們已經理解了一些基本的網路常識,也有了實務面的經驗,學習網路模型就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的經驗,更有系統的學習。
學習了網路模型之後,我們接著可以往更細節一點去探究,來看看在什麼協定的幫助下,訊息能順利的在網路中被傳遞,而一路被轉送到目的地。
光是理解訊息傳遞的過程還不太足夠,因為在傳輸過程的前中後都有可能有資安的隱患,所以會涉及到「加密」的基本知識,以及資訊在什麼情況資料可能被竊取、甚至竄改,我們又要怎麼應對及預防。
在實務面常常會因為路由器、防火牆等等的因素,而遇到沒有辦法直接傳遞訊息的情況,所以衍伸出許多的穿透技術。這部分的內容會稍微複雜一些,但是理解之後會對於路由設備的設定、限制等等有更深刻的感受。
除了基礎及進階之外的內容,也有一些常見網路協定的介紹、其他有趣的小知識,雖然不是對於理解網路原理至關重要,但也能讓奇怪的知識增加。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 iT 鐵人賽,相較於第一次,其實能夠花在寫作的時間少了不少,開賽後的文章儲備一下子就用完了,導致有一些文章需要在兩、三小時內就要從無到有的撰寫完成,也因此部分的文章品質並沒有達到我的預期。
但這不就是鐵人賽嗎?目的就是藉由不間斷的輸出,迫使自己想辦法獲取輸入。
雖然蠻累的,但最終還是在兩個系列寫完 60 篇文章,也描繪出一個看似還算有條理的知識體系,或許這就是最好的報酬吧!
最後,感謝 iT 邦幫忙所籌備的鐵人賽這個平台,以及閱讀我文章的讀者,希望這些文章對你們有所幫助,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