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讓我們來再來談點理論吧,而這次我們要聊的是,從設計你的小習慣一書中提到的福格的人類行為模型,本書提到的很多核心概念,也可以在一本更廣為人知的書 — 原子習慣中找到,但我覺得他講的更淺顯易懂,也更容易馬上實踐。看完後你會覺得人類某種程度跟寫好的程式也滿相似的(會不會真的是?),只要給出正確的條件,他就會做出相應的行為,反之則不會。
所以正確的條件是什麼呢?簡單來說,決定一個人行為的準則有三個,動機、能力、提示。只要一件事同時滿足三個條件:你有足夠的動機 (Motivation)、你有足夠的能力 (Ability)、獲得做這件事的提示 (Trigger),那你就會去做這件事 (Behavior)。
B (Behavior) = M (Motivation) * A (Ability) * T (Trigger)
這裡講的能力 Ability,不僅限於技術性的能力高低,更像是描述你”做到這件事有多輕鬆”的概念,越輕鬆就代表越高。所以提高能力有兩個方式,一個是真的提高你自身的能力(如技術、體能、知識等),另一個是降低目標行為的難度,因為變得容易做到,也等於是變相的提高行動公式中的能力值。
聽起來很像廢話,但卻非常有用,書中用下面這張圖非常清楚簡單的解釋了整個概念。
簡單來說,你的能力(或說做這件事簡單的程度),與動機兩者,其中一個若比較低,另一個就要足夠高,才會觸發行動,反之亦然,如此在圖上可以構成一個反曲線。只要一件事情落在這條線右上方的區域,那一旦獲得提示,人就會行動了,反之,落在左下方,則即便旁人喊破嘴,或自己設定了再多提醒跟計畫,你還是會意興闌珊,動不起來。
舉個例子,我們常說的新年計劃,就在左上角的 a 點上,拿運動為例,如果你是個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但年初決定訂立良好的運動計畫,改善身體健康,雖然能力很弱,但因為動機足夠高,所以你會行動,行動方式可能是馬上從手邊找個能做到的事情開始,例如下樓跑步、做伏地挺身、跳繩,甚至衝動一點的人,直接就跑去報名健身房繳了一年年費。到這邊為止一切都很美好。
但,記得前面說過的,這種靠意志力帶來的動機是很不可靠的,隨著時間過去,一旦有外力介入,例如工作變忙、小孩生病、家人需要幫忙、朋友聚餐變多…等等等,他很容易默默消失。而一但動機下降,但你的能力仍然處在起步弱弱的階段,那這件事就會掉到能力線底下,如下的 b 點。
如此一來,動機下降太多,能力增加不足,這項行為默默的在圖上穿越到了行動線的左下方去了,這時候行動就會停止。你將會放棄這項計畫,即使你本來已經在行事曆上排好了一整年的自動提醒,你也會視而不見,甚至乾脆把他關了(然後健身房就會感謝你的付出)。
所以我們該怎麼做?以下是我根據書上法則與自身經驗整理出來的三大核心要點
接下來幾天,我會細講這幾個關鍵,並用行為模式圖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