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3 iThome 鐵人賽

DAY 10
0

抽象的概念是很好用的,能概括想要說的事情,能夠輕鬆的將感覺說出來,而不用追求細節、或是回憶當初發生了什麼。

但也一位是概括,同一個抽象的詞,每個人實際上想的卻不一定一樣。每個人生長的文化、背景、經歷不同,對同樣抽象的詞,所給出的詮釋不一定一樣。這也就會導致理解有所歧異。

這時應當透過具體的描述來輔助,讓抽象的概念的邊界更加明確。

比如說,我對同事說,我們可以透過大眾運輸去台北研討會。我原本以為同事會認同這個提案,但他比我想想中還抗拒。這時我試著釐清並補充案例:我是指我們可以先搭捷運到高鐵台中站,再搭高鐵到南港站,最後搭乘計程車到研討會。而同事才發現他會錯意的,他原本以為是要搭火車到附近的火車站在走路去,但他其實不想在大熱天走路,也擔心這樣的方式會太花時間。

所以在講述一件事情、需求、情境時,若發現自己或對方是用比較抽象的方式去描述,不妨主動或請對方舉一個實際例子去核對,讓彼此確保在講的是同一件事。

就像是《使用者故事對照》(User Story Mapping)一書的例圖,有時候我們認為一樣的意思,事實上可能不一樣;有時候我以為對方是別的意思,但只是對方使用抽象的認知與我不同而已。

多透過對話與舉例,變能消彌這些認知落差,建立共同的理解。


上一篇
名字(Name)
下一篇
頓悟(Aha)
系列文
漫步在月湖畔的雜談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