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3 iThome 鐵人賽

DAY 22
0
Software Development

我想找 12 歲的費曼聊聊敏捷與軟體開發系列 第 22

產品規劃的時間維度與視覺化

  • 分享至 

  • xImage
  •  

在了解敏捷軟體開發於三角限制中,會固定時程與成本,並透過協商調整範疇後,今天就來聊聊產品規劃這件事。

在做產品規劃時,我會將其分為三個維度:近期、中期、長期。

近期是即將要展開開發的項目與其細節,中期則是代表一個里程碑、目標,所有近期所做的項目都應該對齊中期的目標,每個中期規劃中也會依據目標去湧現各種要去開發的項目,經過取捨後成為近期目標的待辦清單。

長期則是像是依照最終想要達到的理想、模樣,去拆分數個中期里程碑與目標,透過一個個策略達成想要的效果,讓我們逐步推進到最終的目的地。

以比較實踐的言語來說:

  • 長期目標就是 Product Roadmap 與包含在其中的 Product Vision 與 Mission。Scrum 中的 Product Goal 也會是在這個時間維度。
  • 中期目標就是在 Product Roadmap 下中的一個個 Release Plan,每一個 Release Plan 都有其範疇與想要達到的效果,我通常會以 Objective 稱呼。
  • 近期目標則是 Iteration Plan,思考該如何透過一個個迭代增量,讓我更靠近中期目標想要達到的效果,有點像是在 Scrum 中 Sprint Goal 的概念。

無論是哪種時間維度,每一個目標都會有預期的時間排程(何時開始、何時結束),但仍會根據現況的發展去做調整。

如果目標是從零到有打造一個產品,基於公司的品牌形象,可能還是會有一個基本需要完成才能釋出的範疇,這時候可能會有點像是大方向固定範疇(哪些功能一定要),去讓排程彈性,但在細節上會選擇盡可能在預定的排程內,去調整範疇(這個功能要多完整、能不能省略些什麼)。

如果是偏向強化現有產品的狀態,這通常會處於開發兩個大功能或產品之間的過渡期,在這個通常固定的時間內,依據使用者回饋去選擇最有價值的項目去做,並捨去價值相對不高的變動。

在面對這樣的決策時,可以透過 User Story Mapping 把範疇攤開,並且設立版本的分隔線做取捨。

另外在呈現個時間維度時,我通常在中長期規劃上會使用 Miro 來輔助

我自己習慣是在 Miro 上安排較中長期的規劃,近期的規劃就交給 Jira。

我通常會將其分成上下半部,上半部是最粗顆粒度的,也就是 Product Roadmap 的定位,會放置目標與其策略以及相關的功能。下半部則是放置 Release Plan,我會放好週數與 Sprint 長度的方塊,下方則是用便利貼放置 Items。

每次 Sprint 的 Sprint Review,我就會請產品負責人透過下半部的視覺化與團隊對其優先排序,並且說明這樣安排的考量,並和團隊交流有沒有少考慮到,或是其他觀點的。

每個月的第其中一次 Sprint Review,或是大方向有調整時,則會和團隊看向上半部,讓我們能用中長期、更全局、戰略的視角去思考我們未來的規劃。

實際可能的樣貌如下圖,上半部紅色底的就是 Product Roadmap。下半部黃色矩形是月份、藍色矩形是週數、綠色舉行則是 Sprint 與預期的目標,下面的便利貼則是要做的功能。


上一篇
產品開發的三角限制
下一篇
產能、節奏與平衡
系列文
我想找 12 歲的費曼聊聊敏捷與軟體開發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