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4 iThome 鐵人賽

DAY 26
2
佛心分享-IT 人的工作軟技能

30天整頓職場系列 第 26

如何打造個人品牌和網路形象

  • 分享至 

  • xImage
  •  

如果想要在專業領域打造個人品牌及網路形象的話,可以繼續看下去,啊如果你本來就只是想要低調工作的話,這篇可以不用看。

  • 不要怕在網路上留下足跡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但如果不留下任何痕跡,別人也很難相信你到底會做什麼?做了什麼?參加過什麼?

  • 不要覺得自己分享的東西「沒有什麼」

    亞洲人總是妄自淺薄,唉唷這有什麼好講的啦、大神一大堆、輪不到我講啦、我這點知識沒有什麼好分享的啦!

    但其實每個人的經驗心得都是獨一無二的,只要你不要發表到Dcard或是PTT上,也不會有人在底下留言說「爛死、這個我也知道」,你想想看你會在別人的心得下嘲笑別人嗎?不會嘛!那你就大膽地寫吧!

  • 不一定要以本名示人

    我是滿忌諱用本名發文的,很佩服那些用本名的人,真的超怕被肉搜性騷擾==

    但目前我用筆名寫文章也沒有出過什麼問題,所以另外建一個筆名也沒啥關係。

  • 主動與有興趣的人建立關係

    如果有在用Medium、LinkedIn或是有建立軟體工程的FB、IG粉專,很推薦主動跟相同產業的人建立關係!

    像我這種轉職仔,大學同學根本離前端領域很遠,這時候往外去開發其他轉職仔的連結就很重要了!

    我會多去參加活動認識別人,加LinkedIn建立關係~

    雖然有人說啊這有什麼用啊?但有一次我朋友去應徵的公司剛好就是人脈工作過的地方,就可以去偷偷打聽一下公司內部了,很多生活中的重大改變都是靠這種弱連結喔!

  • 主動當個Giver

    主動發文就是主動當個Giver!多多分享自己的經驗,主動在LinkedIn上按讚鼓勵、或是肯定別人的專業能力,別人也會比較願意來肯定你,將互助精神發揚光大!

    像我在IT鐵人賽主動被職場性騷擾的經驗,其實也有不少女性來跟我聊自己被性騷擾該怎麼辦,鼓勵大家去申訴檢舉,也能讓台灣的職場環境更友善,這是個善的循環!

以下分享一些我有在用的平台:

LinkedIn

常常會有些不熟的同事或同學跳出來,這時候就勇敢地建立關係!

這又不是IG追蹤,會註冊LinkedIn的人就是想與其他專業人士建立關係才註冊的(你可以想想你是不是這樣),所以就勇敢地按下去吧!

但我仍會注意不要用中文名字註冊,並且將個人資料可見度限縮在+3的維度中,並不是隨便哪個人都可以搜尋到我。

曾參加一些研討會活動,有些講者會在演講後附上自己的LinkedIn連結,這時候就要勇敢地給他加下去!

Medium

我用來寫技術文章的大本營,現在Medium介面對程式碼滿友善的,簡約風格設計我很愛,而且SEO也越來越好,早些年前真的很不適合拿來寫技術文章,SEO又爛爆==

有時候在google文章時看到有人寫得不錯,我也會不吝給我掌聲或追蹤!

當然我也不是全部都寫技術文章,有時候會寫轉職心得,或是參加技術研討會的筆記等等,總之也是不用寫得很哈扣!

Instagram

建立一個專業IG帳號吧,當成粉專來經營,可以將技術文章整理成圖卡分享,也很適合用來跟其他創作者交流。

但我覺得IG的細節太多,又很容易被追蹤人數影響心情,所以我目前沒有軟體工程的IG粉專。

IT邦幫忙

這次參加IT鐵人賽大書特書如何檢舉公司,目的就是希望把我的經驗推廣給更多科技女性知道,不過因為這種敏感話題實在不適合用真名,所以用假名也是沒有要跟大家建立關係啦

如果是撰寫技術文章參加鐵人賽,就可以打響知名度了!不少人都是從IT鐵人賽出道的呢

LinkedIn + Medium

將寫在medium的文章分享至LinkedIn上,可以向人脈展現自己最近在做什麼,並且讓大家知道你的帳號是有在使用的!

LinkedIn的演算法跟其他社群大不相同,常常可以在河道上看到一周兩周前的文章,所以在這上面分享文章的長尾效應還不錯。


總之如果想在一個專業領域中當個知名人士,那個性就得E一點,主動分享自己的經驗、心得&技術文章,告訴大家「我正在做什麼!」,讓大家願意跟你建立弱連結,一想到XXX就想到你,以後有什麼機會都會連絡你。

像我現在就是「一想到申訴公司就想到我」!教不少人怎麼申訴公司呢!


上一篇
技術債務好多!還要還債嗎
下一篇
想轉職成為工程師!如何挑選課程?
系列文
30天整頓職場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