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條件判斷的第二篇!今天要學習控制結構中的第二部份:迴圈與重複操作。以下開始啦,如果內容有哪些錯誤的地方,請多多包涵~
正文開始-->
迴圈指令主要有以下幾種,包括for、while、repeat、break以及next
。
for:通常為重複執行某個已設定好的序列。語句寫法為for (單一變數 in 參數向量){ 程式碼 }
使用範例:
while:通常為限定在某個條件下時,才會重複執行動作。語句寫法為
while (某種條件){
# 每次重複要執行的程式
}
使用範例:
程式碼
MonthName <- month.name #使用內建變數month.name
i <- 1
while (i <= 12) {
print(MonthName[i]) #列印對應月份名稱
i <- i + 1
}
結果:
有一個重要的點是,如果沒有設置i <- i + 1這一行的話,while迴圈就會無限的重覆輸出"January",因為while括號中的條件永遠維持在(i<=12),因此會不斷的執行print(month.name[1])。
repeat:與while很像,判斷式的部份,可以比較自由寫在括號內任一地方,通常會搭配break來跳出迴圈。
break:功用為在某個條件下成立時,跳出迴圈。
使用範例(repeat和break):
程式碼
i <- 1
count <- 0
result <- 0
repeat {
if (count >= 20) break #當偶數達到20個時終止
if (i %% 2 == 0) { #如果是偶數
result <- result + i
count <- count + 1 #計算偶數的個數
}
i <- i + 1
}
result
結果:
使用 if (i %% 2 == 0)
判斷數字是否為偶數,並在是偶數時加到 result 中。count則記錄偶數的數量,當 count 達到 20時,break 終止迴圈。
for (i in 1:10) {
if (i %% 2 == 0) next #如果是偶數,跳過此次迴圈
print(i) #列印奇數
}
結果:
使用 i %% 2 == 0
判斷是否為偶數。如果是偶數,next 跳過 print(i),直接進入下一次迴圈。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