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流程作業
圖片來源:臺北榮民總醫院 醫務企管部-醫療事務組
- 掛號:病患預約或現場掛號,登記基本資料
- 候診:病患根據掛號順序等待看診
- 看診:醫生進行問診、檢查,並根據需要開立處方或進一步檢查
- 檢查:若有需要,病患接受檢驗或影像學檢查,並等待結果
- 繳費:看診後,病患繳納診療及檢查費用
- 領藥:病患繳費後到藥局領取處方藥物。
急診流程作業
圖片來源:臺北榮民總醫院 醫務企管部-醫療事務組
- 病人來院:病人到達醫院急診室
- 檢傷分類:醫護人員對病人的傷病情況進行初步分類,依據緊急程度劃分為不同等級
- 決定診療先後:
- 急診掛號:針對嚴重或危急病患,立即安排診療
- 等待看診:對於較輕微的病患,則可能需要等待醫生的進一步診察
- 醫生診察:醫生對病人進行詳細的問診與檢查,確定病情
- 會診(必要時):如果病情複雜,可能需要多科醫生共同會診
- 留院治療或轉診:依照病情的嚴重程度,可能需要安排住院治療,或轉送至其他醫療機構進行更進一步的治療
- 批價:處理醫療費用,進行批價
- 領藥出院:病人在完成治療或檢查後,領取藥物並辦理出院手續
急診和門診系統的主要區別在於它們服務的對象、處理的情況、以及運行的流程。以下是兩者的詳細比較:
1. 服務對象與處理情況
急診系統:
- 服務對象:急診系統專為需要即時醫療處理的病患設計,通常涵蓋緊急、危及生命的病患,或在短時間內需要醫療干預的人
- 處理情況:主要處理嚴重的創傷、急性病發作、危急生命徵兆(如心臟病發作、中風等),病患到達急診後即時進行檢傷分類並安排優先處理順序
- 時間敏感度:急診系統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決策,治療病患以穩定生命體徵
門診系統:
- 服務對象:門診系統主要面向健康狀況相對穩定的病患,這些人可以提前預約,或到診所或醫院進行常規檢查、慢性病管理、跟進治療或輕微疾病的處理
- 處理情況:一般處理非緊急的健康問題,如定期健康檢查、慢性病的藥物調整、輕微疾病或一般諮詢
- 時間敏感度:門診處理相對不那麼緊急,病患可以根據時間安排來看診,不需要即時處理
2. 工作流程
急診系統:
- 檢傷分類:病患到達後,會立即進行檢傷分類,根據病情的嚴重性決定優先處理順序
- 實時診療:醫生會根據檢傷結果優先處理最危急的病患,並且通常需要快速進行診斷與治療
- 資源調度:急診需要更快速、靈活地調度醫療資源,如病床、設備及人員,來應對突發狀況
- 無需預約:病患不需要提前預約,隨時可以到急診室就醫
門診系統:
- 預約管理:門診系統通常基於病患的預約時間安排,病患按照預定的時間來看診,避免擁擠和等待過久
- 常規流程:病患在門診通常經歷掛號、候診、看診、開立處方、領藥等過程,流程相對有序
- 計劃性診療:門診系統的診療多是計劃性的,包括慢性病患者的定期檢查或治療方案的跟進
- 資源固定分配:門診系統中醫護人員的工作安排和診療資源相對穩定,處理固定數量的病患
3. 處理時間
急診系統: 24小時不間斷運行的,需要隨時待命處理緊急病患,並在短時間內提供即時的醫療干預
門診系統: 門診通常是按工作時間表運作,會在特定的辦公時間內開放。病患需要提前預約或在診所開放時間內掛號
4. 診療性質
急診系統:
- 診療性質:急診重點在於快速的診斷與即時處理,病人通常情況危急,醫護人員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決策,有時會處理創傷、手術或重症監護
- 後續處理:病患在急診系統穩定後,可能會轉至住院部門或進行轉診
門診系統:
- 診療性質:門診的診療性質通常較為常規,主要是對已知病情的管理或日常健康問題的處理。醫生有較多時間詳細了解病人的病史並作出診療計劃
- 後續處理:門診病患通常看診後即可回家,只有在病情較為嚴重時,才會轉為住院或轉診至其他專科部門
5. 收費機制
急診系統: 急診系統的收費相對較高,因為急診涉及大量即時資源調配和醫護人員的快速反應。急診的醫療費用通常會有急診加成費
門診系統: 門診系統的收費相對低廉,通常依據病患的診療服務(如一般問診、檢查、處方等)進行計價
總結:
急診系統主要服務急重症患者,強調即時應對和危機處理,且不需要預約,24小時運行。而門診系統則面向普通疾病和慢性病管理,診療流程相對規範和計劃性,患者需提前預約,處理不具緊急性的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