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4 iThome 鐵人賽

DAY 16
0
生成式 AI

重塑未來:LLM 如何引領區塊鏈與賽局理論的創新應用系列 第 16

【Day 16】如何運用 LLM 提升跨鏈交易的效率與安全

  • 分享至 

  • xImage
  •  

什麼是跨鏈交易?

跨鏈(Cross-chain)交易,指的是從區塊鏈 A 轉移到區塊鏈 B 的交易。在現今獨立區塊鏈越來越多的趨勢下,這樣的交易將會越來越常見,也變得越來越被使用者所需要。

例如,前一篇文章提到的 DeFi,就很常在不同的區塊鏈間,透過智能合約實現跨鏈虛擬資產交換。

而實現跨鏈交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 原子交易(Atomic Swaps):指的是一種允許在多個區塊鏈上交換資產的機制設計,原子交易如同其名稱所建議,該交易如果不能完全成功,也就是所有參與者的資產都順利交換,就會被宣告完全失敗,資產各自回到參與者。這種全部成功或全部失敗的特性,主要是使用雜湊時間鎖定合約(Hashed Timelock Contracts, HTLC)來完成 [1]。
  • 中繼鏈(Relay Chains):指的是一種區塊鏈框架(如 Polkadot 中的中繼鏈),其主要作用是協調和處理平行鏈之間的跨鏈交易,並維護整個網絡的共識[2]。
  • 跨鏈橋(Cross-Chain Bridges):指的是用來促進不同區塊鏈之間資產轉移的協議,通常涉及來源區塊鏈與目標區塊鏈,並透過多個步驟完成,包括在來源區塊鏈上鎖定資產、確認雙方是否同意該轉移,最後在目標區塊鏈上創建相應數額的資產表示[3]。

而如同先前提到的,現在有非常多的獨立區塊鏈,而使用者可能同時在多個區塊鏈上持有資產,因此跨鏈交易就變得非常重要。

跨鏈交易面臨什麼挑戰?

  • 效率問題:跨鏈交易通常比單鏈交易更慢,因為需要在多個區塊鏈上進行交易確認。較慢的處理速度可能會影響使用者體驗,進而阻礙跨鏈應用的廣泛採用。
  • 安全風險:無論是原子交易、中繼鏈還是跨鏈橋技術,大多數都依賴智能合約來執行。然而,智能合約易受各種攻擊,這使得跨鏈交易在實施時需要特別注意安全防護措施。
  • 相容性議題:相容性是跨鏈交易的另一大挑戰,因為不同區塊鏈有各自的共識機制、區塊結構和智能合約格式。要實現這些區塊鏈之間的互操作(interoperability),需要複雜的跨鏈介接邏輯,這不僅增加了實施的難度,也提升了安全風險。

LLM 在跨鏈交易中的應用:提升效率與安全

在提升效率方面,LLM 可以透過以下三種方式提供跨鏈交易幫助:

  • 最佳化跨鏈介接流程:透過生成智能合約,分析歷史數據,改善使用者介面,並且自動識別錯誤與提出改善方案。
  • 最佳化跨鏈交易路由:自動進行跨鏈路徑分析,根據網路擁塞情況建議最佳路徑。
  • 最佳化交易時間預測:不同交易時間往往牽涉到不同的交易手續費,並且 LLM 可以評估可能的交易延遲時間,根據交易類型建議執行時間。

運用 LLM 的實施挑戰

如同 LLM 在各個應用領域所面臨的挑戰,在跨鏈交易運用 LLM 也面臨了以下挑戰:

  • 資料隱私與保護:LLM 需要很大量的資料進行模型訓練,如何保護這些資料的隱私,變得相當重要。可以透過聯邦學習(Federated learning)或是差分隱私(Differential privacy)技術解決此項挑戰。
  • 模型即時性:市場變化非常快,如何讓 LLM 快速學習最新市場變化,是需要特別關注的方向。這個挑戰則是可以考慮使用持續學習框架(Continuous Learning Framework)來應對。
  • 監管合規性:多個區塊鏈可能跨越多個不同的監管區域,因此跨鏈交易需要同時滿足不同國家的監管要求,複雜度相對於單鏈服務來說,複雜型高出很多。最近提出的可解釋的 AI (Explainable AI, XAI) 模型,被認為可以滿足監管需求,值得進一步探索。

結論與未來展望

今天我們討論了什麼是跨鏈交易,如何實現跨鏈交易,以及跨鏈交易面臨的挑戰與解決方案,還有運用 LLM 於跨鏈交易的場景與難題。

跨鏈交易要考慮的技術與安全議題相當多,LLM 也正是可以提供解決這些議題的一個很好的技術。未來 LLM 必定可以被運用在更多的跨鏈交易的應用場景。留言告訴我你認為還有哪些跨鏈交易場景可以使用 LLM 解決吧。

在下一篇中,我們會討論到如何利用 LLM 提升區塊鏈的共識機制效率,我們明天見!

參考資料

  1. Herlihy, M. (2018, July). Atomic cross-chain swaps.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18 ACM symposium on principles of distributed computing (pp. 245-254).
  2. Burdges, J., Cevallos, A., Czaban, P., Habermeier, R., Hosseini, S., Lama, F., ... & Wood, G. (2020). Overview of polkadot and its design considerations. arXiv preprint arXiv:2005.13456.
  3. Belchior, R., Vasconcelos, A., Guerreiro, S., & Correia, M. (2021). A survey on blockchain interoperabilit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trends. Acm Computing Surveys (CSUR), 54(8), 1-41.

上一篇
【Day 15】 LLM 如何提升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可擴展性
下一篇
【Day 17】如何利用 LLM 提升區塊鏈的共識機制效率
系列文
重塑未來:LLM 如何引領區塊鏈與賽局理論的創新應用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