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貼上」應該是所有後勤部門的日常生活之一,更甚至有時保留歷史資料更是後勤資料的必要條件,雖然有vlookup 可以協助更快的調整資料,但當時限比較趕或資料較為複雜時,這樣的做法只是[直覺],而不是符合效益的做法。
假設公司A將薪資委外給廠商A,而廠商A的HR在處理的薪資統計表格式如下:
(A欄) | (B欄) | (C欄) | (D欄) | (E欄) | (F欄) |
---|---|---|---|---|---|
發薪月份 | 姓名 | 應領薪資 | 實領薪資 | 扣憑薪資 | 備註 |
11310 | 張小明 | 33000 | 33000 | 33000 | |
11310 | 張大明 | 33000 | 33000 | 33000 | 領現金 |
11310 | 王大明 | 33000 | 0 | 33000 | 由廠商A發薪 |
以上三筆資料雖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但因為有列出完整的欄位,因此就算計算薪資的HR的經驗相對不足,但仍能顧到相關細節,如:是否要確認有無薪資簽收單、是否會影響到扣憑...等,因此HR與廠商確認完資料之後,後續流程要重做的機率就大幅降低了。(猶記以往公司制度尚未統一時,在薪資發放無誤的狀況下,某月的扣憑資料曾改了3次...)
但其中暗藏一個潛在風險:由於資料太簡單,故直接人工Key入正確的資料,而最終資料反而東漏西露。
以第三筆王大明的資料為例,通常實領薪資會透過公式(=應領+加項-扣項)計算得出,但由於是廠商A直接發薪,因此公司A無須匯款,並實領薪資設為0。此方法並不會造成當下的結果出錯,且畢竟此為單一突發狀況,直接改成0最快,但實際上,卻忽略了下個月發薪時是否會注意到此細節,畢竟統計表的資料就只是引用到其他工作表的資料,只要確保資料數量正確即可。
規模化處理資料要拋棄「每次資料處理前都會再看過,所以到時候會發現,然後再改就好」的心態。
比起未成熟的系統,人的判斷更快速,以11310為例,人能直接聯想到2024年10月,但如果是系統的話則公式要是
=left(A2,3)&"年"&right(A2,2)&"月"
而如果要變成能進行計算或比較大小的日曆格式,那公式就遠不僅如此了。
換言之,當在處理規模化資料時,最花時間的其實是資料清理中的細節與格式統一,因為需要將人的判斷方式轉為對應的程式語言,同時,這也是常見的規模化處理失敗的原因,因為有時候要客製化的方式太多了。(drop萬歲)
以上述例子為例,個人建議是會用在其他工作表新增欄位{發薪方式},或是以匯款帳號作為判斷...等方式,因為此方法的設定方式並不難,同時也能最大程度的保證資料的正確性,避免重要的細節被遺漏,或是一直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