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6
0

讓孩子的每一天,都像一場冒險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分享了如何與 AI 有效溝通,來協助釐清設計風格與 UI 細節。這篇文章將更聚焦於我近期打造的 PWA 兒童任務管理平台 —— TaskyVenture,從命名發想到 Logo 製作的過程,以及我如何透過與 AI 協作,實際落實這些設計構想並進行反思。

初衷與定位:讓任務變有趣,像一場冒險旅程

在構思這個 PWA 平台的初期,我認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孩子在執行任務時,不應該感到壓力或負擔,而是能從中體會到成就感與趣味性。比起「任務清單」或「習慣追蹤」這些偏向制式管理的名稱,我更希望這是一個能激發孩子樂趣、讓每日挑戰變得輕鬆好玩的體驗。

我理想中的畫面是:孩子每天打開這個應用,不會覺得「有好多事要完成」,而是覺得自己像是參與冒險的路上。隨著任務的完成,逐漸解鎖和認識世界各國不同的動物——讓日常的生活任務,也能充滿探索與驚喜。這樣的概念,也成為整體命名與視覺風格設計的起點。


產品命名:結合任務與冒險的故事感

我先使用 ChatGPT 進行命名發想,輸入像是以下這樣的 prompt:

請幫我想一個適合我的兒童任務管理平台,帶有冒險和趣味性的的英文名稱。

AI 給出了一系列像是:

  • TaskHero
  • Questy
  • KidVenture
  • HabitHopper
  • DailyQuest

雖然很多名字聽起來有點制式化,缺乏新意,起初我還覺得「KidVenture」挺不錯的,但一查才發現竟然有幾個相關網站在用,於是我繼續摸索,從中歸納出兩個重要的命名方向:

  • 任務與習慣(Task / Habit)
  • 冒險與探險(Venture / Quest)

經過和 AI 討論、進行幾輪微調與比較,我最後選擇了 TaskyVenture 這個名字,結合了:

  • Tasky:具有任務感,同時因為最後帶的 y 顯得更有趣、更口語,不會太制式化;
  • Venture:表示冒險、旅程,也傳遞一種勇於挑戰、面對未知的態度。

這個名稱既保留了產品的核心功能「任務管理」,又多了一層「遊戲化與成長」的情境感,非常符合我原本的構想。


Logo 構思與生成:一場 AI + 自己的設計合作

選好名稱後,我便開始進行 Logo 的設計。身為一個普通工程師,我對圖像設計沒什麼概念,嘗試了多個 AI 的線上生圖工具,最後還是 **ChatGPT ** 產出風格比較一致的設計草圖。

做法上,其實與我用 AI 輔助 UI 設計的流程非常相似:

  • 準備一張風格參考圖:這可以是我喜歡的童書插畫、App icon 或 UI style。
  • 詳細描述情境:我提供以下類似的 prompt 給 AI:
請設計一款以孩子「放學後到睡前」這段時間為主題的兒童任務軟體 logo。整體風格需溫暖、可愛、有冒險感,讓任務變得有趣、有目標。
  • 反覆嘗試微調:根據生成結果反覆調整提示詞:我會依據 AI 每次產出的圖像成果,微調提示詞的用詞與描述方向。這是一個逐步引導的過程,有時也需要一點運氣,才能接近理想中想要的樣子。

最終 Logo:寓意與視覺的結合

經過反覆測試與嘗試,最後我挑出並微調了這張 Logo(如下圖):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807/20177927rZYGfHpTQS.png

這張圖中,穿著披風的小朋友高舉手臂,象徵完成任務的成就感,手上有一個大大的 ✅ 勾勾,代表每一天的任務成功達標。

下方排列著四個圓形小圖示,分別代表:

  • 🏫 校園生活
  • 📖 閱讀任務
  • 時間管理
  • 🌙 睡前儀式

整體風格走可愛路線,貼近兒童與親子的日常互動。雖然整體還不完美,我自己覺得氣氛很合,就決定先用了,未來有時間再慢慢微調吧。


從實作中得到的反思

這次用 AI 設計 Logo 的過程,讓我對「AI 協作創作」有幾個心得:

AI 能推你一把,但方向還是得自己決定
它能快速生成想法、雛形與樣式,但要將這些串成「完整產品」,還是得靠人去判斷與選擇。

多輪討論 + 人類審美,是品質關鍵
光是輸入提示詞是不夠的,需要知道自己要什麼風格、什麼情感,並傳達給 AI,持續從結果中調整關鍵字與描述,整個過程就像在學習與 AI 溝通。

AI 就像是個人的設計師搭檔
它不會直接替你解決所有問題,但能耐心地陪你反覆嘗試、一起發想數十張草圖,不會抱怨、不會疲累。特別是在設計初期,這樣的協作格外有幫助。


Logo 是故事的入口,不只是圖示

TaskyVenture 的 Logo,不是從一開始就清楚長什麼樣,而是在不斷嘗試、修修改改中慢慢成形的。

我只是想做一個,讓孩子一打開就覺得「這東西是為我準備的」的畫面。不需要太複雜,也不追求完美,就是希望看起來親切、有趣,像是一天冒險的開始。

AI 在這過程裡,像是個很耐煩的幫手,願意一直陪我試各種可能。最後出現的這個版本,也許不是最厲害的,但我覺得蠻符合我想要的情境。

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如何在 AI 的協助下,逐步整合各種雲端服務,讓平台功能更完整。

敬請期待下一篇:《AI 助我用 Firebase 打造兒童任務管理平台 (上集)》!


上一篇
(Day 5)如何與 AI 有效溝通設計風格與 UI 細節
下一篇
(Day 7)AI 助我用 Firebase 打造兒童任務管理平台 (上集)
系列文
VIBE CODING 全紀錄:0 經驗用 AI 打造 PWA 兒童任務管理平台》3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