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0
0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811/20134173Z1Qh0LeZYu.png

今天主體是跟故事有關,學會聽故事、教人講故事:從「我想要」到「我們要做」

有時候會不清楚同事想要表達的是什麼?需要什麼?

通常對方描述問題的能力一流,但我們IT人想要知道的,卻沒有深入。例如有一次業務單位需要將疫苗施打紀錄,完整讓公司同仁查詢,正常流程直接詢問對方想要的查詢畫面、查詢結果欄位,後續就可以開始進行設計及程式開發作業;但,細思忖度,加上跟資深同事討論後,其實不然,要再接著問對方,為什麼需要讓同仁可自行查詢疫苗施打紀錄?醫務部門的為何不協助查詢或告知?

原來,施打疫苗有提供同仁可自行預約,例如麻疹疫苗,有些同仁可能打針打上癮,完全忘記前陣子才打過,又重新預約,所以醫務同仁想設計個介面讓同事預約疫苗前,可自行先查詢確認。

但,進階題是,設計畫面後,同仁真的會查嗎?會不會依然不查,直接預約疫苗施打,到施打現場由護理師確認後才發現他上個月已打過?不是又白忙一場?

所以,功能需求的背後,可以的話、方便的話、有空的話,IT同仁可以跟業務單位聊聊,為何需要設計此功能,也順便了解對方最近的工作狀況,聽聽對方的工作故事。

聽完後,與其設計一個介面讓同仁查詢疫苗施打紀錄,還不如增加一個功能,讓同仁預約當下做個防呆功能,避免同仁沒查詢施打疫苗歷史紀錄,直接預約導致後續的人力與時間浪費。

最後的最後,記得不忘引導對方,嘴上伴著笑容並輕聲地說道:「還有其他有需要幫忙的,都可以再跟我說,我一直都在!」


上一篇
放下鍵盤,先把話聽懂
下一篇
從故事到契約:寫下屬於你期待的溫柔、以及我對焦的需求
系列文
鍵盤上的詩意:一位文組IT人的理性與感性3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